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是自本周一(11日)开始听到一些银行营业部限制人民币兑美元换汇的传言的,但关于要不要将手头的人民币资产换成美元的问题,我周围的许多朋友已经议论了有一年多之久。只是由于美元的银行储蓄利息接近于零,且国内美元理财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极为有限,预期收益率也很低,这种套汇保值的需求一直受到压抑。

    但今年第一周人民币汇率的急跌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的极度悲观的预期,使得这个问题的迫切性再一次浮上台面。过去几天里已经有好几个朋友专门向我询问“要不要换一点美元”?这个问题甚至也成了许多并非以投资理财为主题的微信群里的热门话题。我看到有人在朋友圈里转发的分析文章言之凿凿地预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2016年内下跌15%。果真如此的话,老百姓将手头的人民币积蓄换成美元就将是当前投资理财的首选之策。这里顺便说一下,去年下半年以来,在股市剧烈动荡、市值比最高时蒸发近半的大背景下,B股市场的良好涨势,遵循的正是上述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之间消长的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本周三(13日)的报道部分证实了本文开头的传闻,由于最近美元换汇的需求量激增,京沪深地区多家银行网点频频出现美元库存供不应求现象。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个人在银行每日最多可提取等值1万美元的外币现钞,每人每年换汇提现的总额为等值5万美元。但该报道显示,在上海和深圳,一些银行网点已要求客户提前3天甚至一周预约,需提前预约的额度门槛也降至2000美元以下。

    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这些新设的换汇限制是央行和外管局出台的政策或发出的指令,很明显,这是因为各银行美元(可能还有与美元挂钩的港币)现金库存难以应付突然暴增的换汇需求所致。但坊间的传闻并没有那么客观和理性,许多人揣测乃至断定,这是货币当局为了防范愈演愈烈的“资本外逃”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凑巧的是,外管局已经筹备了数月的“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于201611日起在全国正式上线运行。这原本是外管局为更好地掌握和监控外汇资金流向以便做到政策及时应对、有的放矢的完善正常监管职能之举——例如,自去年10月起,外管局便要求各家金融机构逐日报送个人外币现钞存取数据,并对一些换汇数额较大、存在借用他人额度办理结售汇或出借本人额度协助他人进行分拆结售汇的个人建立“关注名单”。然而在目前的市场大势和舆论环境下,它们很容易被解读为国家加大个人换汇限制的证据。

    一旦收紧换汇的传言被越来越多许多人信以为真,那么在这个外汇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已经风闻四起、人心惶惶的特殊时刻,它就必定会造成更大范围的社会性恐慌情绪,传导到外汇市场,导致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跌。此外,过去10多年以来,人民币资本项目市场化进程基本上采取的是“小步走、不停步”的策略,成效显著,一旦被认为会被迫发生逆转,全球金融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无疑将遭受更大的打击。

    事实上,虽说过去两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有所下降,但目前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央行手里仍握有3万多亿美元的庞大储备资源。而且,人民币资本项目至今并未彻底开放,大规模资金外逃并不容易。应付区区境内个人换汇,可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因此,央行和外管局眼下必须、也完全有能力帮助国内银行缓解换汇数量激增所产生的压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各银行投放足够的美元现金,让银行外汇柜台恢复平静。只有民众能够像往常一样正常方便地换到美金,他们才会打消对中国货币监管当局和银行系统的不放心,也才会对人民币的前景产生更强的信心。

    至于汇率本身,在市场化的环境下,有涨有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人民币贬值远没有到失控的地步。对国家货币当局来说,首先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控制汇率波动,而是平息因市场波动而引起的无谓的、非理性集体恐慌。

    写于 2016113日,发表于当日“新浪锐见”专栏;见网标题:有3万亿储备,为何不让民众换美元?链接:http://news.sina.com.cn/pl/ch/2016-01-13/doc-ifxnqrkc6353835.shtml

 

 
话题:



0

推荐

陈季冰

陈季冰

49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著有从近现代历史出发探讨“中国崛起”问题的通俗学术著作《下一站:中国》。本博客内所有文章(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均为陈季冰所有,欢迎浏览,如欲转载,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 chjb@vip.sina.com。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ID:bingchuansxk。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