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实施,业内一片哀嚎。
虽然腾讯、网易、巨人网络、盛大这些大厂表现基本情绪稳定,但众多中小游戏开发团队已经感到凛冬将至,行政审批成为生死之劫。
在2015年,中国手游产业收入达到了65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手游市场。今年一季度中国移动游戏产业销售收入达176.4亿元。中国手游市场全年超过600亿元几乎没有悬念,甚至有可能做到700亿元的市场规模。
然而,审批新政一出,业内哀鸿遍野,中国手游行业的光明前景,似乎蒙上了一层阴影。
每一道资质门槛都是一座高山
20014年2月,来自越南的一款手机游戏Flappy Bird忽然火遍全球。
Flappy Bird是一款由来自越南的独立游戏开发者阮哈东所开发的作品。但是,《通知》实施之后,中国的中小游戏开发者可能将很难复制阮哈东的奇迹。
按照《通知》规定,Flappy Bird类应该属于“无故事情节或者情节简单的消除类、跑酷类、飞行类、棋牌类、解谜类、体育类、音乐舞蹈类等休闲益智国产移动游戏”。
这类游戏按照审批流程,顺利的话20个工作日内就能搞定。但是,对Flappy Bird类游戏来说,其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资质。阮哈东们可能一开始就无法填写申请表,因为,这张表上需要有著作权证明、公司法人、营业执照、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等等内容。
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需要经济实力。按照相关规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经营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
开发一款手机游戏肯定不会给上海人或者深圳人玩,要打全国市场,首先需要有1000万注册资金垫底。
我们的行政审批有时候就像是俄罗斯套娃,套娃套着套娃,审批套着审批。门槛看似不高,但抽丝剥茧,细细分析这些门槛的要求,或许,每一道门槛都是铁门槛,都是难以逾越的高山。
手游审批新政实施之后,中国再想出现Flappy Bird,理论上将几无可能。
不过,作为中国特色,只要有门槛的地方就会有变通。手游新政必将会催生版号代理的灰色生意,图书出版界倒卖书号的现象,有可能在手游界上演。中小游戏开发商将不得为此支付额外的市场费用。
网络游戏开发团队面临生死大考
事实上,更令手游业界深感恐惧的是,按照规定,手机网络游戏将面临长达数月的审批流程。
2015年,手游流水千万级的产品类型中网络游戏占据84.9%的份额,单机游戏只占据了15.1%的分额。手机网络游戏是中国手游行业最赚钱的产品,是行业的重中之重。可以预见的是,审批新规将给手游网络游戏造成严重内伤。
通知规定手机网络游戏将参照网络游戏的审批流程,那么,广电总局审批究竟需要多长时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曾表示,根据统计,此前总局审批网络游戏的最短时间只为11个工作日,今年以来的平均审批时间在40个工作日左右,只有极个别出现多种内容问题的网络游戏,审批时间才接近了80个工作日的上限。
也就是说,一款手机网络游戏顺利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过审批,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不过,对于实际游戏开发商来说,整个流程可能耗费时间更长。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电脑网络游戏的版号审核流程如下:
1.出版社:审核时间5-10个工作日(如有修改,修改后出版社复审,复审时间是5个工作日,修改时间不在办理时间内);
2.出版社到广电总局:审核时间15-20个工作日(如有修改,修改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复审);
3.广电总局:审核时间40-60个工作日(如有修改,修改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复审)
如果按以上的流程,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审核时间是60-90个工作日,除去杂七杂八的时间,预估至少4-5个月(一个月按20个工作日算)能拿到。
四五个月足以决定一家中小手游开发商的生死。按照不少业内人士的说法,审批需要走4-5个月,然后,准备上线需要2个月,然后,是3个月的账期。这意味着一家手游创业公司从审批开始要等9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开始有资金入账。
行政审批延缓游戏收入周期,即提高手游创业公司失败风险。在此期间,可能会有手游公司因为资金断档,而倒在创业路上。
一个月上千款网游,能审批过来吗
另外,搞行政审批,审批能力是否与市场匹配,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新政实施后,广电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可能就是“海量”审批申请的冲击。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手游数量在2014Q1-Q3快速增长,并在此后基本保持在每个季度7000款游戏。今年以来,新游数量开始降低,4月国内上线新游1386款,5月上线新游1085款。
即便手游开发市场已经趋于理性,广电总局每个月仍然可能要面对上千件审批请求,平均每天30件,问题是有关部门能审批的过来吗?
有媒体报道,广电总局官网6月份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显示,当月审批结果82款游戏拿到文号,其中移动游戏为62款。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5月份,网易就推出了95款手游。如果,我们的现实审批能力是每月几十款,可能还不够服务一个大厂的生产开发能力。
不排除,过去走正规审批的游戏少,行政审批能力或许存在一定冗余,不过,审批请求一旦成百倍增加,会否让审批流程变得更加漫长,仍然是令业界担心的问题。
手游是一个产品生命周期极短的行业。无论是对中小开发商还是对大型游戏开发商,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若手机游戏审批难以跟上市场,则会损害所有行业成员的利益。
行政监管不是把市场管死
中国手游行业爆发式增长的背后,除了用户市场快速增长,另外的重要因素就是宽松的政策环境。
不过,在行业快速增长的背后,山寨、侵权、色情等问题泥沙俱下。对手游行业进行监管,有其必要性,保护游戏开发者的创意与著作权,也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目前市场争议的焦点以及市场的痛点在于,审批资质门槛过高,有违市场公平,不利于中小手游开发商,代办出版号将增加市场交易成本。另外,审批流程过长,加大开发商市场风险,中小开发商痛感最为强烈。
因而,手游审批之争的核心矛盾即是,行政审批与市场机制脱节。由此破坏了市场公平与自由竞争机制,行政监管若不能与监管对象节奏同步,将可能会给市场、行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在此,我们需要澄清的几个观念就是:
行政监管不是把市场管死。把市场管死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既不符合监管者的利益,也不符合监管对象的利益。
行政监管与审批同时是政府为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最终也应该符合服务于市场,服务于企业公民。
基于市场的合理利益诉求,有关监管部门对于休闲益智类简单游戏,或许应该进一步降低审批资质与门槛,缩短审批时间;对于手机网络游戏,重点则在于如何提高审批效率,大幅缩短审批流程,尽可能地与市场节奏同步。
市场往往视效率为生命。在此,苹果公司应用商店(App Store)审查政策之变,可以提供借鉴。一年以前,苹果公司App Store新应用上架审查时间是8.8天,到了去年12月份,新应用审批时间缩短到了5天,现在,苹果公司又把这一审查时间进一步降低到了1.95天。
至此苹果和安卓系统的审查时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苹果公司缩短新应用的审查时间,无非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应用开发商。
手游行政审批存在多个环节,如果涉及大量内容审查,可能也不会一两天就能审核完成,长达数月审批过程,又实实在在影响开发商的利益。这个矛盾无法回避。
不妨设置手游审批政策过渡期
现在,摆在相关政府部门和手游行业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加强对手游行业监管的同时,又服务好市场?
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点在于,想方设法大幅缩短审批流程,降低审批门槛,减少审批事项。
方案一:设立半年到一年的政策缓冲期
如果行政审批机构和人员难以及时调整到位,短期之内行政审批也不可能大幅缩短,不妨考虑设立半年到一年的政策缓冲期。
这并非没有先例。4月8日,国家正式发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新政策。“海淘新政”实施突然,为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新政条款中对于海淘企业最致命的打击是通关单制度,这项措施被很多电商企业称作“通关单绝境”。通关单问题不仅造成了电商平台大量货物无法进口,也直接影响到很多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保税区的进口单量。据媒体报道,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在4月8日至4月15日期间,郑州保税区进口单量比新政前下降了70%。
由于杀伤力太大,今年5月底,经国务院批准,海关总署发布,跨境电商新政中有关监管要求的部分将暂缓实施。一个月后,郑州、上海、杭州、宁波等10个试点城市,进入了为期一年的“过渡期”。
手游审批新政实施之后,应该有一段政策评估期。如果政策的负面效果太大,不妨顺理成章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针对某些条款或者审判流程,设立政策过度期,也理应视为正常和自然的选择。
方案二:简政放权,审批权力下放
简政放权,将一些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到省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这也是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良策。
比如,休闲益智类简单的游戏,就没有必要也放在总局审批,这类游戏的内容一般也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太多问题。
当然,具体下放哪些权力,也有很多讨论的空间。
方案三:取消事前审批,强化事中监管
有关部门只需要加大对手游行业的日常抽查监管就可以,受理市场投诉、定期处罚、下线一批劣质手游即可。
这当然是最佳方案,也是对行业影响最小的方案。
今年6月,腾讯以8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部落冲突》开发商Supercell的控股股份。
手游等新经济业态的勃兴,充分说明了中国市场的活力和中国游戏开发团队的创造力。新经济同样不是法外之地,也需要法律、监管及时跟进。
不过,对新经济新业态的监管,不宜简单参照传统行业的监管方式与监管标准,也不宜再延续过去的行政审批与监管思路,监管思路和监管方式都亟需变革。
中国手游行业的波动,甚至是受伤,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现在,中国手游行业已经有了一手好牌,恐怕谁都不希望将好牌打臭,将手游行业世界第一的位置拱手让给美国。
本文发表于2016年7月14日“冰川思想库”,另一位作者为龙树
“冰川思想库”是我与几位同行朋友一起做的一个微信公号,下面是它的二维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