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5月16日是美国联邦政府触及国会授权的14.3万亿美元债务上限的最后期限,标准普尔在一个月前发出的有关美国主权债务违约的警告正在一步一步逼近现实。

美国财政部部长蒂姆•盖特纳发出了迄今为止最急切的呼吁,他在5月14日致国会议员的信中称,国会如果不立即提高美国的债务上限以避免违约,美国经济很可能面临二次探底。

    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此刻显得如此脆弱,雪上加霜的是,试图挽救它的几乎所有努力因为党派政治纷争而疲惫不堪。

    尽管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在上月底(4月27日)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如既往地老调重弹:“强劲且稳定的美元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也符合全球经济的利益”,同时还表示将对通胀保持警惕,但在他发表上述讲话之前,负责确定利率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已经证实,美国将按计划在6月完成6000亿美元的二次定量宽松(QE2)资产购买计划。美联储同时再次表示,计划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当前这种接近零的极低利率。

换言之,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国际结算货币供应者的美国,仍将继续实行正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引发严重流动性泛滥和通货膨胀的宽松货币政策,以期应对其低增长和高失业率的国内经济困局。这个结果,基本符合大多数市场分析人士先前的预期。眼下,甚至已经有人——如中国最著名的悲观派预言家谢国忠——开始忧心忡忡地展望起QE3来了。

回应美联储和伯南克的上述决定及言论的,是当日美元汇率跌至3年来的最低点,美国股市升至危机后的新高,而黄金价格创下历史新记录……

    看起来,美国政府和货币当局打算无视标准普尔的警告,继续默许事实上的弱势美元政策。因为这样有助于向外国债主转嫁巨额预算赤字的负担,并实现奥巴马政府将出口翻一番的雄心,哪怕它会带来严重的通胀风险。但话又说回来,作为一名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伯南克对通缩的忧虑向来远甚于通胀。

这里可以再提供一个佐证:虽然美国历届总统和财政部长从来都不厌其烦地保证,美国致力于强势美元政策,但随着美元跌至接近纪录低点,奥巴马政府却反而默不作声了。媒体还敏锐地注意到,盖特纳上一次使用“强势美元”这个词,要追溯到去年11月。从那时到现在的不到半年时间里,美元指数已经下跌超过6%。实际上,根据美联储自己用来衡量美元对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一篮子货币实际汇率的美元贸易加权指数,到今年3月底,它已跌至自1973年美元首次自由交易以来的历史最低点,而且正在加速下跌!

当然,无论是奥巴马还是任何一个有头脑的美国政治家,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正式表态支持弱势美元,因为这会在国际国内造成灾难性的政治后果。

 

在素来行事隐秘且缺乏透明度的美联储公开“亮相”之前大约10天(4月18日),著名的标准普尔公司石破天惊般地下调美国主权债务前景评级——虽然它仍将美元的信用评级保持在AAA,但却自70年前开始对美国债务进行评级以来,首次将其前景评级从“稳定”调降至“负面”(所谓评级前景,是标普于20年前推出的)。回顾历史,在获得负面前景展望之后半年到两年内,有三分之一的信用评级会被下调。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重大时刻,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这是在质疑金融市场的一个不容置疑的信条”,“意味着战后全球金融体系的支柱之一发生了动摇”。类似的举动,另一家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穆迪曾在1996年做过一次。

标准普尔质疑美国信用可靠性的理由是:为期10年、在入不敷出情况下实施的减税和支出增加,接着是经济衰退期间出台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11年期间美国的赤字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8%,政府净债务将超过GDP的70%。更重要的是,美国甚至都拿不出一个解决严峻赤字问题的明确方案,“距离最近一次危机的开始已有两年多时间,美国政策制定者们仍未就如何逆转近年的财政恶化、或应对较长期的财政压力达成一致。”这一点,与同样负债累累但却仍被列为AAA信用评级的英国、法国和德国不同,用标普的话来说,后者都有可靠的中期计划控制债务。IMF也认为,未来5年内,这三个国家的净负债与GDP之比都将下降,而美国则会进一步上升。

    到目前为止,恐怕最大胆的经济学家和市场分析师都不敢想象,假如美元因受到大规模抛售而一落千丈的话,整个世界经济将会遭遇一场怎样的灾难!

实际上,正如许多观察家洞察到的,标普用心良苦的警告,更多地是一个“政治上的判断”,它应该被视为促使政要们推进削减开支和增加税收计划的一种有力驱策。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以“《醒醒!》”为题发表评论指出:标准普尔可能只是告诉了美国人他们已经知道的事实,但削减赤字的方案确实早就应该出台了。当下最大的麻烦在于,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对美国政府控制住赤字的决心和能力感到了怀疑。

 

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激烈争吵之后,4月8日午夜,就在距离美国联邦政府被迫宣布“关门”只剩下1个多小时的时候,分别控制参众两院的民主、共和两党终于就2011年联邦政府年度财政预算案的一项临时拨款法案达成妥协。奥巴马总统随后在白宫发表讲话:“我高兴地宣布,明天,华盛顿纪念碑和整个联邦政府将照常开放办公。”

根据初步协议,2011年度美国联邦政府将削减385亿美元的开支,它将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削减开支方案。不过,美国白宫和国会领袖未来数周内还必须就上调14.3万亿美元的举债上限达成一致,正像读者在本文开头看到的那样,否则美国将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根据盖特纳先前的说法,美国最晚将在5月16日触碰举债上限,现在这些措施只能让政府得到两个月的缓冲期,到7月8日以后,财政部就不能再靠发债来提供运作资金了。财政部后来又表示,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现金管理措施,可以将违约拖延至8月2日。

今次得以侥幸避免的政府关门事件曾经在1995年11月民主党籍总统克林顿任内发生过,当时联邦政府的80万雇员就因为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对预算案的杯葛、资金无法下拨而暂时“下岗”。据称,那次预算危机致使一部分政府部门关门3周、许多经济活动不得不停顿,拖累季度经济增长率下降一个百分点。

虽然历史没有再度重演,但谁都清楚,这也仅仅是暂时的。因为就在2011财年的“预算战争”趋于白热化的同时,围绕2012财政年度预算案的新的更大的硝烟已经燃起。现在看起来,那无疑将是一场硬仗,因为财政改革已被两党用做了党派斗争的锐利武器,并成为角逐2012年总统大选的一次预演。

概括起来说,民主和共和两党都主张美国亟须削减财赤,但代表白宫和参议院的民主党与掌控众议院的共和党分别推出的预算案却是大相径庭。奥巴马新预算案提出未来10年削减财赤1.1万亿美元的目标,而共和党提出并已在众议院获得通过的方案则计划在同期削减6.2万亿美元开支(减少赤字4.4万亿美元),两者相去实在太远。更重要的还在于,双方在如何实现减少赤字的路径上几乎是南辕北辙。民主党方案一方面同意削减一部分政府开支,但同时也希望通过增税来实现更平衡的财政;而共和党则不仅不同意增加一分钱的新税收,还坚决要求双双下调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对民主党来说最致命的是,共和党方案将医疗作为削减开支大户,首当其冲的是便是针对老人的Medicare和针对穷人的Medicaid。

这几乎全面推翻了奥巴马政府过去3年来投入精力和付出代价最多的医疗改革法案,不啻于向奥巴马的政策发起了全盘宣战。一旦这个法案通过,民主党意识形态所支持的全部行政功能都会因为断炊而夭折。考虑到本党选民的基本盘,这是民主党不可能接受的。所以奥巴马已经威胁,如果众议院坚持己见,他将对这一法案动用否决权。

而在战线的另一边,虽然共和党议员们明白,如果僵持不下的局面真的导致政府关门,民众也许会把更多责任算到共和党头上,但他们也依然没有太多的退路。这是因为,为去年秋天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夺回众议院多数席位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茶党”,提出的要求更加极端——他们在国会山下高喊“关闭政府”的口号,表达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民主党人政策失败的决心。为了2012年的大选,共和党绝不能忽视茶党的意见。

 

但是,僵局是必须打破的,而且时间已经无多。如果政界一直无法就美国赤字恢复至可持续水平的步骤方面达成某种共识,那么,不仅是政府要关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爆发一场主权债务危机的。

    但即便如此,大多数人暂时仍然不太担心噩梦成真。在他们看来,标普此举更多具有的也是象征意义。在过去15年里,全世界AA级信贷违约的比例仅为1.15%,因此美国变成下一个希腊或爱尔兰的可能性依然微乎其微。但投资者却有与美元国债违约同样值得担心的事——的确,美国大概不会违约,但正如我们前面已经看到的,它会通过通货膨胀来摆脱债务。整个世界将不得不一起分担它的债务,因为迄今为止能够取代美国和美元的替代选择仍然找不到。这也使得盖特纳有足够的底气对媒体公开宣称,即便在标普发出警告后,他也无须采取措施来消除美债外资买家的担忧,“美国不会面临丢掉AAA债信评级风险”。

民主党政府当下是十分清楚的,如果对共和党的减赤方案让步过大,政府仓促采取力度过大和步伐过快的紧缩措施,就有可能严重阻碍经济复苏。这样的话,就等于将2012年的总统大位拱手相让。因此,他们不仅在同政敌抗争,也是在与时间作战。他们惟有祈祷在仅剩的未来一年半时间内,美国经济会有一个奇迹般的复苏,而在财政被国会捆住手脚的情况下,他们所能采用的办法只有一个:印钞票。幸运的是,这不必受制于国会;更幸运的是,前任共和党布什总统留给了他们一位信奉凯恩斯主义扩张政策的联储主席,相对独立的联储眼下倒是十分愿意配合民主党总统的政策。

但是这将给世界和美国自己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先看看世界的反应,我们看到,标普调降美国评级后,作为美国的第一和第二大债主,中国和日本虽然都绷紧了神经,但两国官方均表示不担心美债违约。不过,与日本毫无保留地力挺美元的态度有所不同,中国央行官员表示要考虑如何应对美元贬值,中国外交部则在第一时间敦促华盛顿方面“切实采取负责任的政策措施,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至于美国自身,相信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不会不明白,超强的军事实力、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以美元体系为标志的世界金融中心,是支撑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的三根支柱。一旦美元体系不复存在,美国也就不再是今天的美国了。然而,为了短期的政治利益,美国决策者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正是在为美元体系掘墓。

    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评论中意味深长地写道:“本•伯南克应当好好品味他的首场记者招待会所吸引的全球注意力,他在美联储的继任者将拥有小得多的全球影响。”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假如中国央行取代美联储……

    草写于2011年4月28-29日,补充修改于2011年5月16日,其中一部分内容先期发表于2011年4月30日《华商报》。见报标题:美元的黄昏;链接:http://hsb.hsw.cn/2011-04/30/content_8058818.htm。全文后发表于2011年5月23日出版的《经济观察报》“观察家”版;链接: http://www.eeo.com.cn/eeo/jjgcb/2011/05/23/201846.shtml。 

话题:



0

推荐

陈季冰

陈季冰

49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著有从近现代历史出发探讨“中国崛起”问题的通俗学术著作《下一站:中国》。本博客内所有文章(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均为陈季冰所有,欢迎浏览,如欲转载,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 chjb@vip.sina.com。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ID:bingchuansxk。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