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不仅古典音乐,也包括流行音乐,尤其是摇滚乐。

记得25年前在读大学时,我曾经为了能到坐落于上海延安中路上的中图公司(全称“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是当时全国进口文化制品的独家垄断经销商)去买一张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的密纹唱片,只能在几个月里天天吃光面辣酱省下饭钱。那时自己家里没有唱机,还得托家境比较好的同学在刚刚开始时兴的那种笨重如大箱子的组合音响上把它转录到卡式磁带里……这就是我那个时代艰辛的“追星”历程。

可能正是因为一直自视流行音乐铁杆粉丝的缘故,不久前我不经意地在一则电视娱乐新闻里听到主持人说起一场演唱会的参与者中有“新生代巨星常石磊”时,不禁大感诧异并脱口而出:“常石磊是谁?他有些什么经典曲目?我怎么没听说过有这样一个‘巨星’?”

后来我明白,随着时光流逝,不仅我的那些偶像们,就连我的音乐观本身都已经Out了。好比我刚才的那个问题“他有些什么经典曲目”就问得很有问题——在我的时代,明星是与作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提起甲壳虫乐队,我们耳边就会漂浮起《Yesterday》、《Hey

Jude》的美妙旋律;同样,当你说到齐秦或周杰伦时,就等于在说《外面的世界》和《菊花台》……今天不同了,李宇春和林宥嘉都是大明星,但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标签,或者也可以说,随便什么歌都可以是他们的代表作品。这或许就是那句“想唱就唱”的响亮口号所代表的真实含义。

不得不承认,近年来风起云涌的电视商业选秀节目大幅度地改写了当代流行文化的版图及其背后的运行逻辑。

过去的明星总是千方百计地试图在舞台上和专辑里向受众呈现一个尽善尽美的形象,因此他们永远都是光彩四射,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虚假的。你也许不会认为U2乐队的主唱Bono是个美男子,但你恐怕很难抵挡他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我也从来没觉得凤飞飞和苏芮天生一付夜莺般的嗓子,但我得说,她们的演绎是如此完美无缺、那么地吸引和打动我。

然而时下那些在电视上唱歌的年轻人,我们横看竖看,怎么也看不出哪个有一点明星潜质的。套用一句流行的网络用语来说,他们都是一脸的屌丝相。后来我渐渐明白,这绝不是一种偶然,他们的“被选中”恰恰代表了选秀节目竭力标榜的那套所谓“平民化”的“草根英雄”式的反精英文化哲学。它通过那一张张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着的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屌丝面孔向荧屏后面的观众传递这样的信息:他们就是你们!你们完全可以成为他们!

正因为选秀明星呈现出来的那种平庸乏味的屌丝面相,支持他们的狂热粉丝们才会觉得他们不像过去的偶像那么遥不可及,他们寄托了自己的真实梦想,那些选秀节目才会这么火。事实上,这些节目无一例外地反复宣称,主办它们的目的是“为热爱艺术的普通人提供一个舞台,给他们创造一个‘圆梦’的机会,激励更多普通人追求美好人生的希望……”当然,也正因为这个缘故,选秀节目幕后的操作一直都是社会大众强烈质疑的对象。对那些铁杆粉丝来说,这就如同西方媒体不时曝光的政治黑幕同样性质严重。你也许会感到纳闷:不就是娱乐一下的事情吗?至于这么激动吗?但假如我们设身处地想象一下他们对此寄托的梦想和投入的情感,这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

但作为一个“骨灰级”的流行音乐爱好者,我想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喜欢上一个选秀明星,因为我根本不相信选秀节目所宣扬的那种“文化民主”对文化娱乐的发展及传播本身来说是可取的。在我成长的时代,明星就是明星,他们不是我们,我们也成为不了他们。明星是凭借自己的创作才华、声音天赋及气质魅力引领并征服歌迷的,而不是靠歌迷的票选攀上成功之巅的。就我所知,在艺术和科学的这类归根结底属于天才创造的领域,大众投票产生的多半不会是什么好东西。

在我的文化观中,文学艺术除了娱乐大众外,还应当具有某种“提升”的功能——杰出的文学艺术应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拔高我们的审美情趣,而不是把全社会的欣赏品位拉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民主”是一种荒谬可笑的理想。按照这种理想,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专门买了票衣冠楚楚地跑去剧院听音乐会、看戏看和电影,我们更应该在大街上观看和欣赏平常人的“平常生活”。再或者,我们应该同意大街上随便哪个喜欢唱歌的路人随时都可以跑进国家大剧院去表演一番。

但当我前几天忍不住把这些想法简短地写在自己的微博上以后,却招徕了几乎一边倒的痛斥,有些还异常激烈。网友们从各种角度反驳我的观点,我挂一漏万地看下来,感觉其中最突出的理由是说我“骨子里信奉精英至上的等级观念”,想要“扼杀普通人的梦想”、“堵死他们的成功之路”……

然而我的看法与他们正好相反,我坚定地认为,真正狂妄自大的不是我,反倒是那些鼓吹“文化民主”的人士。我自己就是一个成天被他们挂在嘴上当作招牌的“平凡屌丝”,只是我与他们不同——我是一个强烈渴望被美好事物提升(而非妄想自己已经成为美好之物)、而且并未丢失自知之明的屌丝。因为我深知,人世间的美好之物是如此罕有和珍贵,所以我从来不会去做那种我自己也可以成为超级巨星的白日梦,尽管我的确很喜欢唱歌。正因为把自己看得很不高,所以我连做梦都不会认为自己有资格去投票决定谁是好的音乐家和歌星。少年时代的我费尽周折去弄来一张滚石乐队的密纹唱片,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能决定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们的地位,更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他们,而是因为我无比崇拜高不可攀的他们,因为我热爱优秀的音乐。

以选秀节目为代表的当代流行文化打着“给普通人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之类的光鲜旗号,究其本质不过是许多当代人潜意识里狂妄地将自己想象成世界的中心,拒绝承认世上有极少数出类拔萃之人是我们普通人永远无法企及的这一真相的迷幻剂而已。

当看到一脸屌丝相的金志安和常石磊们站在荧屏中央接受如雷的掌声和欢呼时,许多人的内心也许会升腾起一股“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但就算用一身T恤、魅力全无的金志安和常石磊们替代了长发披肩、万人倾倒的崔健和齐秦们,这种“普通人的自我实现”也仍然只是一个虚幻的白日梦——就像我们永远成为不了崔健和齐秦一样,我们也永远成为不了幸运的金志安和常石磊,哪怕他们看起来仿佛离我们很近似的,而完全不似我们与崔健和齐秦之间那道显然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就我这个传统型的艺术爱好者而言,我认为睁开眼睛承认这道鸿沟比闭上眼睛否认它要好得多。因为我们可以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从齐秦到常石磊,流行音乐的气质和品位已经被拉低到何种程度!更加重要和令人担忧的也许还在于:从齐秦到常石磊,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手的成功由靠“天才+刻苦”决定蜕变成了靠运气决定——后者基本上是电视机前的千万观众一起掷骰子的结果。这会使得有可能成为未来齐秦的年轻人错误地以为,他们不再有必要历经千辛万苦将自己超拔出拉卡OK和酒吧歌台的平庸之境。

写于2012年11月25日,2012年12月3日发表于“FT中文网”。链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7801?page=1。 

话题:



0

推荐

陈季冰

陈季冰

49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著有从近现代历史出发探讨“中国崛起”问题的通俗学术著作《下一站:中国》。本博客内所有文章(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均为陈季冰所有,欢迎浏览,如欲转载,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 chjb@vip.sina.com。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ID:bingchuansxk。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