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根据美国财政部15日公布的数据,4月份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达到9002亿美元,较上月增持50亿美元。这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二个月增持美国国债,也使得中国在过去半年内持有美国国债总额短暂下降后再度回升突破9000亿大关。中国一直是美国的头号债权国,目前持有美国已发行美元国债的10%。

数据显示,自2009年4月以来的一年之内,中国持有美国国债共经历了五次减持、六次增持,还有一次持平。其中于2009年8月,中国首次减持了34亿美元美国国债。此后,从2009年11月开始到2010年2月,中国连续4个月减持美国国债,特别是2009年12月减持了幅度最大的342亿美元,使得持有量首次降至9千亿以下。就在今年2月份,中国还净卖出115亿美元美国国债。然而,这种操作思路到了3月份突然出现了180度调头。

很明显,这与日益蔓延的“欧元危机”的趋势高度吻合。我们看到,希腊债务危机正是从3月开始浮出水面,进而逐渐发酵成为欧盟和欧元区头等重大的问题的。虽然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与IMF已经达成了规模达到7500亿欧元的救助基金计划,并已正式启动,但欧元区经济及欧元本身的前景依然不能令投资者放心。虽然明知道我们的外汇储备不能在美元一棵树上吊死,但欧元眼下看起来更加靠不住,于是也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美元头上押宝了。作为除中国外美国最重要债权国,日本和英国4月份也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

看来,尽管中国的相关官员及学者一再表示,“欧元危机”不会阻碍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努力。但至少在短期内,这种努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更为糟糕的是,问中国借钱的一方对此似乎也很不满意,甚至敌意重重。一周前(6月10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了一项经济复苏议案修正案,要求奥巴马政府就相关经济和国家安全风险问题向国会递交季度性报告。该修正案要求就外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所有情况提交报告,包括政府和私人持有,不过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的。此修正案警告说,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将“赋予中国一个可操控美国国内和外交决策的工具,包括美国与台湾的关系。”

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第二天即回应称,相关方不应对中国持有其国债过分担心,既然在市场上出售国债,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则。实际上,中方已多次表达了不应将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行为政治化的表态,但恐怕很少有人不会真的相信,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国债问题会完全做到“非政治化”,正如围绕人民币汇率的争执难以避免被政治化一样。

因此,现在是到了必须要调整外汇储备管理思路的时候了,因为随着我们积累的外汇储备日益庞大,传统管理模式的操作空间已经越来越逼仄。中国领导人过去在许多场合指出过,中国对外汇储备的要求首先是安全,其次是流动,第三是保值增值。这个大原则的确是十分正确的,但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是否只有购买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一途?其实,国债的最大优势可能仅仅是安全而已,在流动和保值增值方面,其他的选择是不少的。

2008年爆发的华尔街金融海啸造成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持续动荡和低迷,中国的主权基金——中投公司的一些不算成功的尝试很可能加剧了中国央行和外管局原本就根深蒂固的谨慎和保守心态。但问题在于,客观形势不容得我们在这明知条走不通的老路上继续走下去。当局目前必须要拿出一些新的举措来,例如,既然外管局和中投公司的干部们不会炒外国股票和期货,那么否可以探讨一下与有经验、有实力的中外金融机构合作的可能性,让它们帮助做一个兼顾“安全、流动、保值增值”的打包投资计划?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得怨国家为什么要积累那么多的外汇。或者说,要寻找造成这种外汇储备越来越多的经济结构究竟毛病出在哪里?中国是一个与美国、欧洲、日本等量齐观的庞大经济体,即便在全球化的时代,原本也不应该如此受制于其他经济体的市场变化。温家宝总理不久前曾说过,政府目前正在探索“外汇内用”的可行性。果真能够在这方面作出一些积极的尝试,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经济,都不可不谓一件大有裨益的事。

写于2010年6月16日,本文系我为《上海商报》所撰的2010年6月17日社评。

话题:



0

推荐

陈季冰

陈季冰

49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著有从近现代历史出发探讨“中国崛起”问题的通俗学术著作《下一站:中国》。本博客内所有文章(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均为陈季冰所有,欢迎浏览,如欲转载,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 chjb@vip.sina.com。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ID:bingchuansxk。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