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日本股市令人心惊肉跳的“过山车行情”仍在延续……

本周一(610日),受日本和美国最新公布的向好经济数据提振,日经指数飙升636.67点,收于13514.20点,涨幅达到4.9%。这是20113月日本东北大地震两年多来涨幅最大的一个交易日,也似乎一扫近期的股市颓势。然而仅仅过了3天,本周四(613日),日经指数再次暴跌6.4%,收盘报12445.38点,并拖累亚太股市及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全线下挫。

    事实上,用“一泻千里”来形容过去3周以来的日本股市,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523日,日经225指数在一度攀上历史高点后突然毫无预兆地掉头向下,收盘暴跌7.3%,创下自20113月震灾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这也是日经指数有史以来第11大点数跌幅。同日,东京证交所的成交总股数超过76.55亿股,成交额高达5.837万亿,也刷新了历史最高记录。

在此后的短短9个交易日里,日经指数又连续经历了4次跌幅超过3%的重挫,分别是:527日,跌3.2%530日,跌5.2%63日,跌3.7%65日,跌3.8%。股指从逼近16000点一路向下滑落到13000点几乎失守,累计下跌幅度超过18%……陡然逆转了去年末以来的一轮上涨行情,使日本股市面临熊市威胁。

一般而言,这种一段时间内的跳崖式暴跌总是由显而易见的危机引起的,上一次日本股灾正是发生于两年多前的大地震之后。然而这一次下跌并没有一个直接诱因,于是许多分析师们只得笼统地将它解释为短期内快速上涨后的获利回吐。

    著名的“安倍经济学”于去年10月正式提出以来,基于投资者对流动性充溢和日元贬值带来的企业盈利改善预期“安倍经济学”的核心议题是扭转日本长达近10年的通缩态势,关于它,我会在以后的相关文章中进一步详解,日经225指数从8000多点启动,一路高歌猛进,至今年5月累计涨幅已超过80%。过去6个月是最近30年里日本股市上涨最快的一段时期,统计显示,期间有800亿美元海外资金流入这个总市值全球第二的市场。同期,日本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也从不到18倍快速上升至超过24倍。

有人认为,市场现在已有些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调整是不可避免的。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暴跌,按照日本经济大臣甘利明的看法,523日的“黑色星期四”是前一日公布的低迷的中国制造业数据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听证会关于退出量化宽松的模棱两可的讲话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然而,更直接的原因恐怕还是短期内日本国债收益率的飙升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未来日本财政的巨大担忧。

过去6个月里,日本国债收益率也像股市一样剧烈波动。在今年4月份日本央行宣布“新政”的第二天,日本基准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曾创出过0.315%的历史最低水平。但由于新政引发了债券市场的混乱,10年期国债收益率很快出现反弹,523日那天达到1.0%的一年多来最高水平。

虽说无论是按国际标准衡量还是与历史上日本国债收益率相比,这一水平都算不上太高,暂时还不足为虑,但长期来看,日本公共财政状况不容乐观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日本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已达238%,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的。不仅如此,“安倍经济学”提出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将很快地进一步推高这一比例,一旦“安倍经济学”所允诺的经济增长不能如期兑现,政府税收无法显著增长,则日本迟早会爆发类似于欧元区的严重主权债务危机。

而与欧洲的情况如出一辙,收益率如此激烈的震荡反过来又对日本经济本身构成了威胁。就连积极支持“安倍经济学”的日本央行新任行长黑田东彦也对此坦承不讳,他在5月下旬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日本国债市场的稳定极其重要。据日本央行推测,如果收益率普遍上升1个百分点,日本银行业将面临6.6万亿日圆的损失。更加糟糕的是,在国债收益率大幅震荡的同时,日本却依然看不到“安倍经济学”所期待的通货膨胀的影子。日本最新公布的第一季度GDP折合成年率增长3.5%,但物价指数却较上年同期下滑1.2%,这已是连续14个季度下降。

因此,近期看似无来由的日本股灾暴露了“安倍经济学”不堪一击的脆弱一面。投资者越来越怀疑,它所营造的令人想入非非的短暂牛市是否即将终结。不过在我看来,这种担心虽很有必要,但最终结果究竟会如何?至少到目前为止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事实上,虽然“安倍经济学”提出已有半年,但日本央行真正大规模开动印钞机是4月份才开始的事,其影响很难在一两个月内渗透至实体经济,安倍及其同盟手中的“弹药”也还远没有用完。

    可能正是这个缘故,无论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本人,还是他的经济大臣甘利明以及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都仍有一定的底气表达他们对新经济政策的信心。他们深信,“安倍经济学”的成效已经显现,日本实体经济正在稳步复苏,资本市场也终会平静下来。这种论调还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支持,其第一副总裁戴维·利普顿(David Lipton)5月底称,股市的波动可能反映出市场对日本的政策有些不确定,但这并不表明日本经济复苏的基本面发生了改变。

    为了稳定股市,安倍呼吁大型养老基金增持国内股票,而日本规模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管理着112万亿日元(合1.16万亿美元)资产的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资基金(GPIF)也迅速而积极地响应了首相的新政。但这又衍生出新的担心:首先,如果公众的养老金在正处于剧烈震荡中的股市里遭受重大损失,政府信誉将面临严峻考验;其次,作为市场中的一艘航空母舰,GPIF一举一动受到投资者的密切关注,将数千亿资金从债券转到股市等高风险市场中去,会进一步对市场产生扰乱。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人为的政府干预总是加剧而非抑制市场的暴涨暴跌。

其实,大多数人都很清楚,作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中前两支,印钞票和财政刺激是容易的,凭借它们来制造短期的市场繁荣景象也是不难的,但这些终究都是不可持续的。而更为根本的伤筋动骨式的财政整顿和结构性改革却殊为不易,遑论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的劳动力萎缩等无法解决的“日本病”死结!事实上,自小泉纯一郎以来,过去几年里已有六、七位首相倒在这些难题面前,其中就有安倍晋三本人。

对于近期的市场波动,安倍首相自己的解释不无道理:这显示出它对新政策的不适应。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甘利明在要求投资者保持冷静时说:“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名飞机机长,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进入了气流区,遇到了颠簸但没有安全问题,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我们应该很快会离开气流区。”

    610的突然暴涨似乎进一步验证了他们的说法。而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本周二(611日),日本央行并未宣布任何试图平抑国债市场波动的新措施。它只是再次强调了对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并继续维持利率不变。

但甘利明用来作比喻的“气流区”和“颠簸”很可能只是来自市场的预警,未来如果安倍政府不能尽快端出令人信服的改革方案并拿出与开动印钞机同样的决心加以果断推进的话,市场对“安倍经济学”的信心将很快耗尽。到了那时,日本经济这架空中巨无霸就将坠入无法预见和掌控的险境之中。

    写于2013610-11日,发表于2013614日《南方都市报》专栏,有删节;链接:http://epaper.oeeee.com/A/html/2013-06/14/content_1875903.htm

 

话题:



0

推荐

陈季冰

陈季冰

49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著有从近现代历史出发探讨“中国崛起”问题的通俗学术著作《下一站:中国》。本博客内所有文章(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均为陈季冰所有,欢迎浏览,如欲转载,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 chjb@vip.sina.com。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ID:bingchuansxk。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