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如果说一个月来的“钱荒”是央行针对信贷泡沫主动拉响的一场警报的话,那么, 624日股市“黑色星期一”便是市场向一段时期以来疯狂膨胀的“影子银行”发出的一次严重警告。

    当日,上证综指暴跌5.3%,创下近4年来单日最大跌幅;指数也轻松跌破2000点,收于半年来最低点位。投资者纷纷抛售银行股,平安、兴业等近年来理财产品业务比重比较高的中型银行股票全线跌停。这体现了市场在未来货币政策收缩预期下对“影子银行”蕴含的风险所释放出来的恐慌。

在中国,所谓“影子银行”,指的是银行正规的信贷之外的其他非正式贷款,目前最常见的形式是各类“理财产品”。“影子银行”不像正规银行那样受到严格监管,而且结构也不透明,有时还会违规投资那些不符合放贷条件的房地产开发和基建项目。例如,近年来被经常提及的“地方融资平台”,往往便是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这种形式取得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地方支持的大项目。

由于中国的银行大多为国有,传统的信贷对象也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这使得众多其他需要贷款的公司和项目很难获取资金。一旦中央政府收紧信贷,则大量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项目就更首当其冲沦为打压对象。此外,中国对银行利率实行严格管制,信贷市场缺乏价格竞争机制。对许多储户来说,经常被人为压低的银行存款利率毫无吸引力,于是各类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就显现出其优势。

这就是“影子银行”产生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看,它相当于官办的借贷市场之外的一个资金“自由市场”,是介于银行正规贷款业务与高利贷、地下钱庄之类非法借贷行为之间的一种合法但模糊的存在。近年来,受到楼市调控等政策束缚的国有商业银行本身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也纷纷参与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业务,它们或是代销,或是直接放贷,从而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表外资产”。

“影子银行”的这种渠道多样、隐蔽性强的“灰色”特性决定了其融资总规模究竟有多大,很难有权威的确切数字。据一些海外投行估算,这个数字目前大约在20万亿元至40万亿元之间,相当于中国GDP40-70%。但有一点是确切且令人担心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5年来中国的信贷扩张过程中,“影子银行”得到了急速壮大。2012,三分之二的新增贷款来自它而非银行的传统贷款。央行的数据还暗示,目前,中国银行业“表外资产”规模已与其贷款余额数量基本相当。

“影子银行”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中国银行体系的缺陷和困境:一方面,这一体系至今仍然实行僵死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亟需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但另一方面,正因为缺乏合规渠道,而逐利又是资本的天性,这一体系内部却又无声无息地堆积了大量高风险的债务。用招商局集团前董事长、现博源基金会理事长秦晓的话来说,中国当前同时存在金融抑制和金融过度自由化的乱局。

客观地说,“影子银行”可能是近年来中国最大和最活跃的“金融创新”了,它巧妙地绕开了一刀切的僵硬监管,将市场对更便捷资金的需求同储户对更高回报的需求连结起来。但问题在于,“影子银行”的出现,使巨额信贷游离与货币政策掌控之外,从而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信贷泡沫,这是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更重要的是,之所以政策对商业银行监管如此严厉,如果说其理据是因为国有银行不能很好地甄别贷款风险的话,那么在中国金融业总体底下的经营水平之下,“影子银行”同样也不能。

在一些专家看来,正是“影子银行”的存在,才使得产能过剩行业得以继续维持甚至扩张;“影子银行”的大量贷款投向了政府投资的基建项目和“政绩工程”,单纯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些放贷中的相当一部分根本不具偿付能力。上月有媒体报导援引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银监系统内部会议上表示,去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9.3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2012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1.5倍。此外,“影子银行”还助长了资金自我循环及监管套利行为,也就是资本市场上的投机和俗称的“空转”。按照监管当局的看法,这就是流动性总量并不匮乏但却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错配”的根源。而由于这些理财产品通常期限较短,去向也不透明,一旦国家政策或市场形势发生变化,极易变成坏账。

由此可见,央行制造这次“钱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极端方式释放一个强烈的政策信号,倒逼银行业大幅削减表外资产并提高业务透明度,也就是让它们从高风险且有违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子银行”中退出来。但银行业在这次“钱荒”大考中的成绩显然是不及格的,“钱荒”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表明,它们并没有作好准备应对政策和市场变化。股指的暴跌以及对银行股的抛售,就是市场对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高度不信任的体现。

但央行希望通过压制信贷总量的增长来迫使商业银行“去杠杆化”的目标究竟能否实现?我的判断是,短期内它将事与愿违,因为资金极度拮据的银行会更加不计代价地吸引存款以解燃眉之急。上周四我去上海一家地方性银行的某个营业部办事,恰好遇到它正在出售一个年化收益然高于6%的产品,它几乎比目前的基准存款利率高出整整一倍!认购者排成了上百人的长队。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624日至28日这一周里,销售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多出了将近20%,所售产品总数量则猛增2/3,这一周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也急剧上升整整一个百分点,超过了5%

当然,一旦商业银行度过了眼下的头寸难关,同时又如我在上一篇专栏文章里已经说过的,央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的话,银行业的去杠杆化是能够基本做到的。周小川近日在接受上海《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本轮流动性紧张事件过程中,市场基本上正确理解了央行对流动性的把握。他还称,从6月中旬开始,银行资产规模已有适当的回调。而银监会也于621日发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全口径统计通知,要求银行把包括理财产品、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计划等融资投入平台的情况全部上报。此举显然是为了更好地摸清情况,为下一步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视野作好准备。

然而,且不说“影子银行”作为一种特定条件下的“中国式金融创新”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应一棍子打死,就算商业银行能够全部退出“影子银行”,根本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正如一些市场观察人士分析的那样,以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水平,特别是在目前中国的银行激励机制之下,经此心惊肉跳的“一劫”教训之后,它们有可能更不愿意向看起来风险比较大的中小民营企业放贷,而更愿意把钱贷给那些大型国企——这样做不仅政治上正确,而且由于这些国企与政府有着紧密的关系,几乎不用担心贷款会有什么风险。但这恐怕与李克强总理的经济主张和央行的初衷背道而驰,他们原来希望资金流向那些能够真正带动经济和就业有效增长的实体经济。

因此,央行在当前流动性泛滥的大背景下人为制造一次惨烈的“钱荒”,相当于发生在汛期的一次短暂退潮,将一大堆被过去充溢的流动性掩盖的严峻问题暴露在了空旷的沙滩上。央行及货币政策本身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但只有问题充分暴露,才有可能凝聚共识,催生更猛烈的系统性的一揽子改革计划。

写于2013630-7月1,发表于201374日《南方都市报》专栏,有删节;链接:http://epaper.oeeee.com/A/html/2013-07/04/content_1888091.htm

 

 
话题:



0

推荐

陈季冰

陈季冰

49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著有从近现代历史出发探讨“中国崛起”问题的通俗学术著作《下一站:中国》。本博客内所有文章(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均为陈季冰所有,欢迎浏览,如欲转载,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 chjb@vip.sina.com。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ID:bingchuansxk。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