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金融危机余波未散,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为即将卸任的伯南克找到一个合适的继任人,是2013年全球财经界最重要的一项任命。

 

●伯南克退场,耶伦登场

 

    1114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现任副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Senate Banking Committee)举行的听证会上回答了共和党议员们无休无止的质问,为美联储目前正在奉行的量化宽松(QE)政策作了自信而自如的辩护。

    今年67岁的耶伦于上月被奥巴马总统提名为美联储下任主席,以接替即将于明年131任期届满的本•伯南克(Ben Bernanke)

    耶伦告诉参议员们,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及随后发生的衰退以来,美国经济已经“显著好转”,但是在继续改善之际仍需要美联储的帮助。她认为,美联储在履行其“双重职责”——即追求充分就业和维持物价稳定——这两方面都没有达到目标:10月份美国失业率为7.3%,虽已较2009年时10%的峰值大大下降,但仍很高,反映出劳动力市场和经济表现都远远没有发挥出潜力;而通胀率则低于美联储设定2%的目标,而且一段时间内仍可能保持在低位。

耶伦表示,这两个因素均促使美联储必须并且有条件继续努力提振经济。她将致力于促进经济强劲复苏,而在不引发通胀问题的情况下增加就业则是该目标的核心,她相信量化宽松政策仍旧利大于弊。而一旦经济复苏更加强劲,美联储将逐渐缩减直至停止每月850亿美元规模的债券购买计划这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但“我相信现在支持经济复苏是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必由之路”。事实上,美联储每次开会都会评估缩减购债的时机是否已成熟,但这并不存在预先确定的时间表和指数门槛(例如,此前有人猜测,一旦失业率降至6.5%以下后,美联储将退出QE和接近于零的超低利率货币政策)。也许是为了打消议员们的疑虑,耶伦还表示,目前她在股市、房地产市场或任何其他重大经济领域都没有发现明显的泡沫,虽然她同时也承认,长期维持低利率可能引发有风险的市场行为。

除此之外,耶伦还承诺美联储将加大对银行的监管,以“减少再度爆发金融危机的威胁”;并对现任主席贝南克打造更加开放、透明的美联储政策环境的努力表达了支持。

    正如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的那样,如果美联储想要找到一位能够延续“伯南克路线”的新掌门人,以维护自身货币政策的稳定性,那么耶伦是不二人选。作为现任副主席和美联储内部的“政策鸽派”代表,耶伦始终站在伯南克一边,全力支持美联储5年来先后推出的三轮量化宽松。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如果耶伦成功执掌美联储,差不多就相当于贝南克继续担任主席。

虽然耶伦在听证会上的小心翼翼地试图避免发出任何政策信号,但市场还是在第一时间热烈回应了她的首次亮相——在纽约,标普500指数再创历史新高记录;在欧洲,富时Eurofirst 300指数取得了一个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在东京,日经225指数大涨至半年以来的最高收盘点位。与此同时,美国国债和黄金期货也出现了上涨。

    的确,由于耶伦在参议院的证词中包含了将要继续提供充裕流动性的含义,短期看,这对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都是利好。亚洲地区的经济决策者反应尤其正面,日本央行和印尼央行等公开表达了对奥巴马提名耶伦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支持。

贝南克曾于5月表示,若经济复苏步伐保持稳定,美联储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退出或开始缩减刺激政策。那番表态推高了美国和全球的利率,继而导致恐慌的资金大规模撤离亚洲新兴市场,一度引发严重动荡。而从耶伦的最新发言来看,她将会依循当前退市的温和节奏,并可能延长美国维持零利率的时间,这对亚洲市场而言暂时是一个解脱。当然,这很可能会给当前中国正在推进的“去产能化”和经济结构转型增添新的困难。

 

●众望所归却又戏剧性的过程

 

    在提名耶伦出任下届美联储主席这件事情上,奥巴马总统是不由自主地被他的党内同僚推着一路走到今天这步的。

    现任美联储主席贝南克最初是由共和党前总统小布什任命的,但也许是因为他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奉行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与民主党的经济理念相符的缘故,奥巴马于2010年初任命其连任。在2012年的大选中,推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伯南克成为所有共和党候选人竞相抨击的众矢之的。米特·罗姆尼(Willard Mitt Romney)在竞选中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便是:一旦当选,立即解雇伯南克。

而性格内敛、行事低调的伯南克之前也曾经表达过,即便奥巴马胜选连任,自己也希望在第二届任期结束后卸任。不过,美联储新主席的正式角逐始于今年617日。奥巴马在当天晚间接受一次电视采访时隐晦地暗示,自己将为美联储寻找新主席。他说,伯南克的任职时间早已比他本人所愿意的或外界所期待的长出很多。

    外界当时预期,有实力角逐这一职位的潜在竞争者有白宫现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娜·罗默(Christina Romer,她是耶伦的好友)、贝南克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艾伦·布林德(Alan Blinder)、当时的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曾在美联储任职40年的德高望重的唐纳德·科恩(Donald Kohn)以及美联储历史上唯一的非洲裔高层罗杰·弗格森(Roger Ferguson)等(后两者都曾担任过美联储副主席)……

当然,这些候选人中最具竞争力的是克林顿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和奥巴马总统的首位国家经济委员会(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任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以及现任美联储副主席珍妮特•耶伦,他们两位都是学术界声誉卓著的经济学家,也都有在政府部门长期供职的经历。

虽然奥巴马总统在今年8月间的一次讲话中同时称赞了这两位热门候选人,甚至在讲话中还刻意把提名候选人称为“He/She”(“他/她”),但他显然更加青睐政治上与自己走得更近的萨默斯。这一点,也得到了总统助手们的私下证实。性格谦逊的耶伦曾经对周围的人士,她认为自己接任伯南克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公众对美联储主席继任者的高度关注令她感到无所适从。

然而,和蔼可亲的耶伦虽未必赢得总统的“芳心”,但却在国会民主党人和经济学家同侪中获得了广泛支持。今年7月,有20位民主党参议员罕见地联名致函奥巴马,呼吁提名她接替伯南克,担任下届美联储主席。为了帮助耶伦扫清通往美联储主席宝座道路上的障碍,参议院的一些民主党议员随后还向奥巴马施加了更大压力——他们扬言,如果总统执意提名劳伦斯•萨默斯,自己将投反对票。萨默斯的监管理念更接近于共和党保守派,而他在学术上的“霸权作风”素来饱受诟病,这些都是他不受本党同僚待见的重要原因。

    为了免于党内出现重大分歧、令奥巴马总统陷入难堪境地,萨默斯915日大度而优雅地主动宣布退出角逐。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被普遍看好的耶伦颇富戏剧色彩地赢得了提名。奥巴马于109日正式提名耶伦担任下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并敦促参议院尽快予以批准时,盛赞了这位美联储第二把手的政策经验、沟通技巧和亲和力

耶伦肯定会受到一些共和党议员的反对,因为他们不认同美联储为刺激经济而采取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作为伯南克的得力副手,耶伦正是这一政策的积极倡导者。但是,耶伦的提名几乎肯定将在参议院顺利通过,区别只在于她将获得90票还是70票。因为民主党在总共100席的参议院占据了55个席位,而大多数共和党参议院预计也将对耶伦投赞成票——在1114日的听证会上,共和党议员的批评总体上是相对温和的,而且他们对耶伦表达了一致的尊重。

 

●骄人的学术生涯和职业经历

 

美联储主席大概是全世界经济领域中最有权势的职位,在美国《福布斯》杂志上月底公布的2013年度最有权力人物排行榜上,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高居第七位。奥巴马的提名将使珍妮特•耶伦成为美联储百年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主席,她同时也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首位女性央行最高领导人。

回顾过往,耶伦完美无瑕的学术生涯和职业经历完全配得上这把交椅。1946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耶伦,以优异成绩获得布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和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上世纪70年代以后,她先后在哈佛大学、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是一位在业内备受尊敬的经济学家2010年担任美联储副主席前,她曾于1994-1997年担任美联储理事,并于2004-2010年出任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此外,她还曾在1997-1999年担任克林顿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在学术传承上,耶伦师从著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已故诺贝尔经济学奖(1981年)获得者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一些分析认为,耶伦近年来不断拓展经济刺激政策边界的倾向反映出她作为托宾门徒的学术遗产。像她的恩师托宾一样,耶伦的学术研究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侧重于失业问题的起因和成本,她也一贯主张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有力的行动应对高失业和低增长问题。

    令支持者津津乐道的是,耶伦是最早发现美国楼市泡沫问题的美联储官员。早在2004年和2005年间,时任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耶伦就明确表达了对住房市场的担忧。但当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包括她的竞争对手劳伦斯·萨默斯——都不认同她对形势的判断。

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初期,耶伦也是对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看得最清楚的人士之一。当时的许多美联储官员觉得,次级抵押贷款只占全部抵押贷款的10%15%,不足以造成重大的经济破坏。但是耶伦指出,金融市场中与次贷相关的衍生品工具的复杂体系,可能导致银行对某些借款人的脆弱性产生极大不确定性,进而大举撤回信贷,酿成一场大破坏。耶伦还极具先见之明地指出,当时用来评估那些工具的风险的数学模型,没有充分考虑房价大幅下跌的后果。

在目前美联储官员中,耶伦也是最清醒地预见到经济复苏将十分缓慢、因而需要美联储继续采取行动的人。耶伦是美联储备受争议的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支持者,许多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起初预言这一“开动印钞机”的政策将致使通胀失控,但过去4年美国的通胀率一直徘徊在近50年来的最低水平。至少迄今为止的事实证明耶伦是正确的。

《华尔街日报》最近对美联储高级官员在过去4年公开发表的预测进行了分析,并将这些预测与实际情况加以对比。结果显示,耶伦在15名官员中的预测准确率最高。

    另一方面,尽管耶伦时常明显表现出来的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主张招致了保守学者的质疑和批评,但她绝非彻头彻尾的宽松派。耶伦一直对高通胀保持着足够警惕,她认为过低的通胀率与过高的通胀率对经济同样有害。这种观点现在已经被美联储广泛接受,但当时不是这样。上世纪90年代她曾多次与时任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公开争辩,要求设定美联储容忍的通胀上限。而美联储于2012年制定的将通胀率目标设定在2%的决策,则是她与伯南克长期努力的成果。

金融危机让耶伦相信,必须对金融市场采取严格监管。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已经“从一位略显温和的地区银行监管者转变为一个提倡为银行制定严格而明确规则、从而降低银行风险的官员”。据说,这一转变得益于她在金融危机爆发初期担任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经历,现在她相信严格监管比亡羊补牢更有效。为此,她还批评了当时的财政部长萨默斯在克林顿总统任期内促成政府放松管制的行动。银行分业经营的里程碑式的禁令是大萧条时期(Great Depression)的法律,现在有人认为,正是它于1999年的被废止10年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

    此外,耶伦崇尚透明,致力于推进伯南克倡导的美联储与公众的开放性沟通。她在今年4月对媒体说,货币政策的效果关键取决于公众对未来数月或数年政策走向的了解程度。她希望并且相信,“从不解释、从不辩解”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耶伦的双重使命

 

    作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直接产物,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成立于1903年。它由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Fed)、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简称FOMC)构成,今年恰逢它诞生一百周年。

    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和全球经济的潮涨潮落,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国中央银行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显著和深刻的变化。并且,这一变化正在因为新一轮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应对而持续加深。

    奥巴马总统在提名耶伦出任下一届美联储主席时称,美联储承担着双重责任,即稳定物价和确保就业,当下它的关注重心应放在后者——提振就业上,而自己心目中伯南克的理想继任者就是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的人选。

这种“双重责任”论似乎也得到了华盛顿政界和经济学术界、包括美联储自己的认同,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然而,这其实仅仅是一个“新生事物”,按照传统理论,央行的使命只有一项:保持物价稳定。直到今天,它仍被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里的一些共和党参议员视为圭臬,这也是他们之所以激烈攻击伯南克的理论基础。

    的确,贝南克过去6年里极大地拓展了货币政策的疆界。他似乎相当出色地完成了新版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上半部分,即如何运用非常规货币政策来避免大萧条并在利率触及零水平后避免通货紧缩。对于继任者耶伦来说,她将要在自己接下来的任期内完成这本教科书的下半部分,即在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和不损害经济复苏的前提使货币政策重新回归正常化。换句话说,她的工作是要给伯南克的大胆扩张画上句号。

具体来说,耶伦的肩头有两项相互关联的重大使命,这决定了她的任期很可能比伯南克的更为艰难:短期来看,她必须带领美联储顺利退出已经实施了5年的三轮量化宽松(QE)政策;长期来看,她还必须努力重新清晰定义被金融危机——以及为应付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激进举措——改写得日益模糊的美联储面目。

毫无疑问,耶伦暂时仍将继续执行债券购买计划。但正如她自己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所言,它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看看美联储惨不忍睹的资产负债表吧:2006年以来,美联储所持有的证券规模已从7500亿美元猛增至创纪录的3.8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在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后累积起来的,在正常时期,这一数字很少超过1万亿美元。

不管经济和就业前景的走向如何,美联储未来都不得不退出QE,实行更为“正常”的货币政策,同时将资产负债表规模降低至更为正常的水平。如果美国经济的确按照美联储预期的那样(就业市场逐步改善同时通货膨胀维持温和)发展,这项任务将较为容易。但问题在于,美联储的预期可能无法实现,而且这种可能性正由于华盛顿政治纷争的升级而变得越来越大。届时耶伦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抉择,而她在这个位子上的功过成败也将取决于此。

    在这方面,即将卸任的伯南克似乎不准备给自己的接班人留下任何政策指引——最近一次美联储政策决议宣布维持现有购债规模不变。从好的方面说,“看守主席”伯南克的按兵不动,给了新任主席在制定美联储未来政策时更多的灵活空间,但从坏的方面说,此举将使得耶伦独自承担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对耶伦来说更为长远和根本的使命在于:如何定义21世纪的中央银行功能?

    这个问题,已经被本·伯南克以及两任欧洲央行总裁让-克洛德·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和日本央行新任行长黑田东彦的大胆突破涂改得面目全非。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央行,耶伦必须带领美联储率先作出清晰的回应。

 

●美联储历史的里程碑

 

    长期以来,超脱于政治的独立性一直是美联储最引以为豪的特质。伴随着金融在经济中地位的持续上升,美联储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以至于人们将它的主席称为“权力仅次于总统的人”。本轮金融危机实际上进一步提升了美联储的地位,有评论人士指出,“在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主席的名字大多出现在报纸财经版,现在已经多见于头版……这种趋势在未来还将继续。”

    但影响力和权力的增长往往意味着独立性的下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前的社会舆论对于央行正呈现出两种截然对立但却具有相同威胁性的态度:主张加强政府管制的美国自由派人士错误地认为,通过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央行能够精准地控制通胀和增长状况,因此他们要求美联储更多更积极地介入市场;而传统上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保守派则坚称,历史上央行的行动往往加剧了市场动荡,他们怀念职责单纯的美联储早期时代。

上述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将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更为复杂的是,金融危机还赋予了美联储更多新职能,例如银行业监管。耶伦自己近年来还首倡了美联储的很多政策创新,例如经济与利率预期以及关注中长期目标与政策策略等。

英国《金融时报》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正确地指出,十年前,美联储主席的必要技能是政治敏锐性、渊博的经济学知识以及分析大量统计数据、做出有效货币政策响应的能力。但如今,美联储主席还需要有如传道士或治疗专家的语言和文化技能。

因此,耶伦必须有能力向持怀疑态度的公众阐述极端抽象的美联储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它宝贵的独立性。耶伦曾形容说,“解释本身就是政策。”

    而要实现这一点,耶伦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分歧重重的美联储内部求得妥协和共识。事实上,针对伯南克的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高层的分歧就不小,贝南克离开后可能会更加严重。

    历史上美联储素来就是一个充斥着争吵的嘈杂场所:克林顿总统时代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曾为了通过一项政策决议不惜以辞职相威胁;格林斯潘任主席的18年间,美联储成了一言堂,然而接踵而来的金融危机证明这并不是好事;贝南克希望减少美联储的个人崇拜风气,他奉行的是畅所欲言的管理风格,但美联储官员公开随意发表观点相左的意见,经常令市场感到无所适从。

    耶伦将展现怎样的领导风格,是颇值得期待的。但包括她本人在内,美联储高层中的一大半将在明年任期届满,届时,不熟悉的新人的加入,或许将在一开始给它的内部沟通增添难度。

但不管怎样,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热切地期望,作为美联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位女性主席,耶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特有的亲和力以及善于沟通的长处,在被深色西服一统天下的央行领域书写崭新的一页。

    写于20131119-20日,发表于20131125日出版的《经济观察报》“观察家”版,略有删节;见报标题:美联储“耶伦时代”帷幕或将拉开;链接:http://www.eeo.com.cn/2013/1123/252491.shtml

 

 
话题:



0

推荐

陈季冰

陈季冰

49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著有从近现代历史出发探讨“中国崛起”问题的通俗学术著作《下一站:中国》。本博客内所有文章(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均为陈季冰所有,欢迎浏览,如欲转载,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 chjb@vip.sina.com。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ID:bingchuansxk。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