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世界经济论坛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最受关注的“明星”,因为全球财经界都希望他能够带来更多有关“安倍经济学”最新进展的直接信息。据论坛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介绍,为了避免与日本国会会议时间冲突,达沃斯方面特意调整了论坛的举办时间。

安倍也的确很想抓住这次在国际上为日本和为自己宣传的机会。在论坛开幕式上,他用英语发表了一篇题为“新日本、新愿景”(A New Vision from a New Japan)的激情洋溢的演讲。安倍在承诺了一系列“即将展开”的改革举措之后,自信满满地宣布:“日本正在迎来的不是黄昏,而是崭新的黎明。”

    怀揣着后来被市场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一整套试图振兴日本经济的政策主张,安倍晋三于201212月赢得日本首相大选。现在看来,这有可能标志着日本20多年来的一个重大转折。

    所谓“安倍经济学”,包含以下三方面主要内容,它们通常又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

1,“积极的货币政策”;2013年春,安倍首相如愿任命他的坚定盟友、原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取代略显保守的白川方明,出任日本央行新行长。在黑田的领导下,面目一新的日本央行推出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货币政策激进实验,它是如此大胆,以至于被赋予了一个奇特的新名词:“量化加质化宽松”(QQE)。日本央行表示自己愿意采取一切非常规举措,例如,它承诺将会“不设限”地购买债券资产,并在未来两年内,将日本的基础货币规模增加一倍,至270万亿日圆。

2,“灵活的财政政策”;它包含两项同样艰巨且很可能相互冲突的任务:短期内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在中长期削减赤字,整固财政,实现财政平衡。20136月的日本内阁会议提出,要在2015年之前,将基本财政收支占GDP的比例比2010年度减半,在2020年之前实现财政盈余,之后稳定地减少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

20121226,在安倍成为日本6年来的第7位首相几小时之后,他的盟友、新任财政大臣麻生太郎(他也曾在2008年至2009年短暂担任首相)宣布,将取消由上一届民主党政府制定的当年44万亿日圆规模的债务上限,发行更多国债以刺激经济。此后,日本政府批准并在后来又追加了创纪录财政预算案,希望通过公共项目支出来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作为中长期财政整固的举措,安倍政府决定,将从2014财政年度开始——也就是20144月起——上调消费税,以求得收支平衡。

3,“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结构改革”,用安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政策促进私人投资从而让生产率进步支撑日本的长期持续复苏”。这“第三支箭”是整个“安倍经济学”中最语焉不详的,它也是迄今为止最令人失望的和最具争议的。日本亟需要作出改革的地方很多,从异常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到严厉管制的医疗保险行业,从高度封闭的农产品市场到很低水准的女性劳动参与率……除此之外,人们还在讨论设立类似于中国式的“经济特区”(安倍称之为“特别管辖区”,那里将有一些监管放松和税收优惠),以及日益老龄化的日本是否需要放松移民政策等许多问题……但一年多来,除了达成了解禁非处方药网络销售协议的之类看起来鸡毛蒜皮的零星进展,“安倍经济学”的这“第三支箭”几乎就没有射出过

    “安倍经济学”的核心目标是扭转日本长达15年的通货紧缩泥淖,在短时期内将通货膨胀率推升至2%。为此,安倍的财政货币政策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气概。在许多人看来,“安倍经济学”更像是一场不计后果的豪赌。

现在,距离“安倍经济学”的提出和推行已有一年多。如果让我作一个整体评价的话,我会说,“安倍经济学”首战告捷,而且似乎出人意料地轻松。但是,它远没有取得有多少实质意义的胜利。

    数据显示,2013年美元兑日圆升值逾21%,为1979年以来最大的年度百分比涨幅;日经指数全年上涨56.7%,创下1972年以来的最佳年度表现。相对而言,“安倍经济学”最看重的另一个指标——物价指数——未能像汇率和股指那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显著变化,但也已经呈现出一些积极迹象。2013年春夏间,日本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扭转了持续下跌的趋势,开始转正。出口、工业产值、失业率、个人消费、银行放贷、企业的国内和海外投资等绝大多数反映经济走势的数据,不是强劲增长,就是稳步回暖。已经公布的2013年前三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 折合成年率分别增长4.1%3.8%1.7%,预计全年的GDP增幅依然将超过日本政府年初预计的2.5%,创造多年来的最好记录。

然而,股市的强劲涨势和汇率的摆脱强势固然令人欣喜,但这“第一支箭”的成果连同“第二支箭”(财政刺激)将要产生的拉动效应,其真实意义说到底都只是赢得了民众的信心以及推进艰苦的结构性改革——也就是“第三支箭”——所需的时间。日本真正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复苏和增长,而不是数字游戏的自我陶醉,虽说这对于日本来说也已经久违了。

“安倍经济学”的最终结果存在三种可能性——

第一,前两支“箭”——也就是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灵活的财政政策——因为政治压力而不了了之,十多年首次出现的通胀率上涨局面昙花一现,迅速重又滑落至负值或接近于零。如同过去20年里许多政客所作出的徒劳努力一样,安倍晋三导演这一次的“日出”只不过又为日本增加了一次幻影——同时进一步加深了破灭感——而已。

第二,将会更加糟糕:通胀将失控,国债利率飙升,资本逃离日本,债务增加到不堪重负的地步……最终酿成希腊式的主权债务危机。这就是悲观派人士经常担心出现的“安倍末日”。

第三,取得全面成功,日本摆脱长达15年的通货紧缩,走出长达20年的“失落”,经济恢复强劲增长。也就是安倍晋三所宣称的“日本回归”。

    所有这一切,2014年将会给出最终答案。因此,我们可以将今年视为“安倍经济学”的大考之年。

写于2014127日,发表于2014129日《南方都市报》专栏;链接:http://epaper.oeeee.com/A/html/2014-01/29/content_2016679.htm

话题:



0

推荐

陈季冰

陈季冰

49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著有从近现代历史出发探讨“中国崛起”问题的通俗学术著作《下一站:中国》。本博客内所有文章(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均为陈季冰所有,欢迎浏览,如欲转载,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 chjb@vip.sina.com。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ID:bingchuansxk。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