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关注,欧元区外围国家令人绝望地一个接一个倒下。在我写这篇文章当天,经历了整整10天极不情愿的抗拒之后,11月21日,爱尔兰政府终于无奈地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欧盟(EU)提交了总额可能在数十亿至数百亿欧元之间的正式纾困申请。具体方案在我们本期杂志面世之时应该已经出笼了。 一周以来一直断然否认自己的国家需要接受国际援助的爱尔兰财政部长勒尼汉(Brian Lenihan)总算公开承认,爱尔兰的银行问题过于严重,而本国经济规模太小,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四面楚歌的爱尔兰政府和银行大概是认识到了,照眼前的情势发展下去,再想要在传统市场渠道从私人投资者那里筹集到资金几乎已不可能。
爱尔兰新一轮危机的爆发是在11月9日,是日,爱尔兰10年期政府债券与基准德国国债收益率之差首次突破580个基点,攀升至600个基点上方。而仅在此前三周内,它就从6%迅猛窜升至9%。这既意味着爱尔兰的借贷成本已经高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也表明爱尔兰的政府信用在投资人心目中几近崩溃。普遍的担忧情绪在第二天重创了欧洲市场,引发欧元下跌,并致股市走软。
尽管包括范龙佩(Herman Van Rompuy)和巴罗佐(Jose Manuel Barroso)在内的欧盟高官在多个场合表示必要时会向爱尔兰施以财政援手,但爱尔兰自己却一直非常不希望成为第二个希腊。这看起来像是一件“皇帝不急急太监”的事——一周后,一个由IMF、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和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共同成立的专家组主动前往都柏林,与爱尔兰政府商讨援助问题。后者的总理却仍然在声称:“我们有能力维持国家运转,保持国家信誉。”一位内阁部长还说:“我们非常有信心能掌控经济局面……国家的主权来之不易,政府不会轻易拱手让人。”
与希腊的确不同,爱尔兰现在还没到揭不开锅的时候。至少到2011年中,它的国内市场流动性都能保持充足。这或许是它一再拒绝欧盟及其他国际机构援救的一点底气所在,但根本的原因恐怕依然在于它们所提供的贷款的高昂利息及可能伴有的苛刻附加条件——如接受它们指导下的经济计划,大幅度削减财政支出,而这些将在爱尔兰国内如同之前在希腊等国一样引发严重的政治冲突。因此,说到底,它是想寻求成本最低且附加条件最小的资助。另一方面,爱尔兰政府可能还担心,接受国际援助的信号一旦放出,市场对其信心会更加急转直下。
而欧盟之所以急切地想要“强迫”爱尔兰(还有葡萄牙)向自己借钱,主要是因为它已经看清了爱尔兰政府的外强中干——除非发生奇迹,它的财政是撑不过明年夏天的。一旦听任它走向破产深渊,那么其冲击整个欧元区经济的多米诺效应就将是不可预料的。我们已经看到,随着爱尔兰危机的加深,葡萄牙和西班牙、甚至意大利的国债收益率近来正在令人不安地急剧上升……很明显,爱尔兰自己不足以承担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这再次暴露了欧元这一超主权货币的深刻的内在矛盾。所以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将爱尔兰危机描述成事关生死存亡的严峻事态,他在11月16日说,欧洲所有国家应通力合以保证欧元区的存活,如果欧元区没有了,欧盟也将不复存在。此外,爱尔兰的问题可能会蔓延到整个欧洲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各地的银行持有爱尔兰公司、个人和各级政府的大量贷款、债券和其他债务,其中英国的银行业尤甚。
诸多分析师和决策者认为,当前的新一波危机实际上是德国造成的。因为柏林近来一直在呼吁创建一个欧元区违约机制,在此机制下,未来如果再发生债券危机时,私人债权人也将承担相应的责任。11月初G20首尔峰会期间有媒体引述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谈话指出,市场必须清楚,政要们不能总是要求纳税人为投资人在市况转差时所蒙受的损失买单。这令长久以来早已习惯了一遇到危机便躺在政府身上的投资者惊慌失措,从而使得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政府债券几乎无法再卖得出去。
但从我这样的观察者角度看,问题不在于爱尔兰或其他欧元区国家眼前是否推销得出去它们的国债以助其苟延残喘,而在于德国的这一强硬主张是否有根本上的合理性?长期来看,总是用纳税人的钱(以及必然相伴其后的财政紧缩及公共福利减少)为少数金融机构及投资人的不负责任的投机行为埋单,既不公平,又会引发严重的道德风险,并且也终究是难以维系的。当下正席卷整个欧洲的政治困境和社会动荡,根源正在于此。
事实显然正在验证德国人的担忧。欧洲政治家原先期望爱尔兰接受外界救助将有助于减轻其他欧洲国家所承受的压力,但这一希望在第二天即告幻灭——在爱尔兰接受救助后,市场的关注焦点转向了葡萄牙。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股市基准指数前夜收盘分别收跌了2.7%和1.4%。与此同时,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和爱尔兰主权债券信用违约掉期(CDS)费率大幅飙升。动荡不安的金融市场纷纷猜测,接下来是否应该救助葡萄牙了,甚至最终可能轮到西班牙或意大利。但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什么能够阻止葡萄牙成为下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写于2010年11月22-23日,发表于《投资有道》月刊2010年11月号我的个人专栏,有删节。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