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总是给人一种肤浅、零碎、对效果的重视远胜于内容本身的印象,这也是许多知识分子不喜欢它们、甚至经常以批评性的视角对待它们的主要原因。我差不多也是这样。

    以前的老派综艺节目这里就没有必要多谈了,我将新世纪以后以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那一类综艺节目称为“当代电视综艺节目1.0”。它们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海选”一类的技术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观众对节目的参与性,其中的佼佼者成功地营造出一种社会轰动,成为所谓“现象级”。这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电视作为强势媒体的长处,也符合互联网2.0时代的社会心理需求。其实,江苏卫视推出的红极一时的“非诚勿扰”虽然被冠以“生活服务类节目”,其在性质上也属于这类“综艺节目1.0”范畴。

    然而,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这类强调受众参与的电视综艺节目在赢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含有强烈虚幻成分的氛围,仿佛那些歌唱、演艺等艺术领域中的成就是由受众决定的。3年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批评说,“海选”可能会拉低流行文化的整体水准。因为文学创作、科学艺术领域不同于政治领域,在这个天才主导的领域中,“多数人同意”并非“好”的同义词,甚至经常是相反的。

    因此,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电视综艺节目也需要自我提升,步入自己的“2.0时代”。依然是财大气粗的湖南卫视,“超女”之后整整10年,在2015年推出的一档全新的综艺节目“一年级(又分“一年级·小学季”和“一年级·大学季”)似乎就是这方面的尝试。

    我在这里不具体介绍这个节目的内容了,概括地说,《一年级-小学季》通过一群小学一年级新生、一系列既搞笑又颇富人生哲理的校园生活故事,从学生、老师、学校、家长多方互动中来探讨一年级启蒙教育的课题;而《一年级-大学季》节目则围绕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展开音乐、表演、形体、舞蹈等一系列艺术专业知识的主题学习与考核。

    这档节目依然由很高的观众参与度和社会感染力,但它与被我称之为“1.0”的上一代电视综艺节目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终极指向并非塑造明星,而是试图在对过程的精细展现中让受众对教育和人生产生一些感悟,虽说它因为少了激烈的“PK”而可能在扣人心弦方面有所欠缺。它的结局也是开放的,并不会最终诞生一个“冠亚军”。在这个一切以成功为导向的时代,这一点尤其让我这样三心二意的电视观众感到满意。

    我一直认为,我们不会因为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或看了一部电影、一个电视节目而实现自己的价值,那篇文章、那本书或那部电影、那个电视节目里的主人公的命运更不会由我们来决定。但我们和他们都有可能因为参与了这片文章、这本书或这部电影、这个电视剧而得到提升。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评说,这就是当代电视综艺节目“2.0”比“1.0”更接近真实之处。

    写于 20151221

话题:



0

推荐

陈季冰

陈季冰

49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著有从近现代历史出发探讨“中国崛起”问题的通俗学术著作《下一站:中国》。本博客内所有文章(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均为陈季冰所有,欢迎浏览,如欲转载,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 chjb@vip.sina.com。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ID:bingchuansxk。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