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次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是不是超出你的意料?你最意想不到的是什么?为什么?

 

陈季冰:的确,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之前还曾在朋友圈里预测,我认为留欧派将以52-53%47-48%的优势赢得这次公投。

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北爱尔兰和威尔士竟然也有那么多人想要脱欧,原先我预计北爱尔兰应该像苏格兰一样一边倒地支持留在欧盟,威尔士选民中的大多数至少不至于支持脱欧。此外,大伦敦地区的Bremain“英国留下”的缩写)力量也远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强大。

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关键可能还是年轻选民的投票率依然不够高吧。整体上看,英国年长一代人的疑欧情绪更浓厚,而年轻人的欧洲认同更强一些。所以留欧派一直希望政治上一向冷感的年轻人积极参与投票,卡梅伦也多次呼吁年轻选民走进投票站。另外,这几天英国各地普降大雨,可能也降低了年轻人前去投票的热情。

 

英国首相卡梅伦为什么在第一时间辞职?记得当初就是他允诺上台后会致力于推动英国脱欧公投,但在公投之前,他却又疾呼不要脱欧,为什么?

 

陈季冰:卡梅伦当初之所以决定举行脱欧公投,一方面是为了回应保守党内疑欧派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分化竞争对手英国独立党(UKIP)的考量——后者是强烈主张脱欧的右翼民粹主义政治势力,近年来因其极端政治理念而异军突起,抢走了保守党的不少传统地盘。从去年英国大选的结果来看,他的这一政治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卡梅伦本人一直主张英国留在欧盟,最近几个月里他一直在积极活动,反对英国脱欧。不过他的努力失败了。

虽然卡梅伦在整个宣传活动期间坚称,不论公投结果如何,他都将继续留任首相。然而脱欧派在公投中取胜后,卡梅伦所坚持的留欧立场已令他的首相宝座岌岌可危。即便他不自动辞职,保守党也有迫使他离职的机制。因此,与其被以伦敦前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为代表的党内“造反派”赶下台,不如体面地主动下台。

此外,英国政府接下来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同布鲁塞尔就英国如何脱离欧盟展开马拉松式谈判,这与卡梅伦的理念不符,内外交困的他此时恐怕也没有心力去做这件事情。

 

英国公投脱欧后,是不是马上就可以脱离欧盟了,或者还要走哪些程序?

 

陈季冰:不是这样。

欧盟不仅是一个政治联盟,首先还是一个单一市场。脱欧可能的确像许多英国人认为的那样从布鲁塞尔拿回了“主权”,但也意味着将失去欧盟成员国享有的许多权利。根据《里斯本条约》的相关条款,接下来英国需要同欧盟各国展开一系列谈判,就英国的未来地位问题进行磋商,这个过程或许需要2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前景难料。

与此同时,英国可能还需要与世界上其他许多经济体重新进行贸易投资方面的谈判。这是因为,欧盟已与世界上50多个经济体达成了广泛的经济协议,作为单一市场成员,欧盟内所有国家都自动享有这些协议带来的权益。一旦英国脱离欧盟,那么许多国家未必会同意让英国自动享有过去欧盟的待遇。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公投之前就曾明确警告,一旦英国脱欧,就需要与美国重新签订贸易投资方面的协议,这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从长远看,英国脱欧对英国是利是弊?

 

陈季冰:这取决于你属于哪个阶层的人士以及你从哪个角度来看,当然还取决于接下来漫长谈判的结果。

但有从宏观经济层面说,两点恐怕难以避免。

首先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下降。

其次是英国与欧洲大陆的经济贸易联系,将会因它脱离欧盟而蒙受重大不确定性和负面影响。

欧盟为英国提供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英国对外贸易中的将近一半发生在与欧盟国家之间,欧盟也是英国最大的外来投资地。英国脱欧以后,无疑将会使失去通向这一拥有5亿人口、享受世界上最高生活水平的市场的VIP门票,大大提高英国产品和服务的进入门槛,进而直接影响到英国在这方面的商业成功。

不过也有人认为,英国在脱离了具有保护主义倾向和“官僚主义”管制弊端重重的欧盟以后,能够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展开更为自由便捷的经济合作,同时也能够为英国经济注入更多活力。应该说,作为一个拥有深厚自由市场传统的国家,这种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

但综合起来看,根据英国财政部先前的研究,脱欧将给英国经济带来“立即冲击”和“永久损害”。脱欧两年后英国GDP将下降3.6%,失业人数将增加52万人。在更糟糕的情景下,GDP可能下降6%,失业人数增加82万,英镑下跌15%

 

英国脱欧后,以后还有机会再度加入欧盟吗?这是否会造成欧盟的分裂乃至最终名存实亡?这件事情是体现了民主的弊端还是好处?

 

陈季冰:英国日后再度加入欧盟,这种可能性至少在未来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是不存在的。一方面,如此兴师动众的公投可不是闹着玩的,不可能每隔三五年就来一次。另一方面,即便英国真的再度申请加入欧盟,欧盟也不会随随便便接纳它。相反,届时欧盟一定会提出许多苛刻的条件,因为它不可能坐视自己沦为一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汽车旅馆。

的确,公投结果将不仅改变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而且无疑会对已深陷多重危机的欧洲一体化进程造成沉重打击。

英国的脱欧是反体制的民粹主义全球运动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许多人眼下担心,它将造成多米诺效应,因为受到鼓励的欧洲各地的民粹主义政客们已经蠢蠢欲动。

在法国,极右翼国民阵线领导人玛琳·勒庞宣称,英国投票退出欧盟是自由的胜利,她呼吁法国也就退出欧盟举行公投;在荷兰,持欧洲怀疑论的自由党领导人吉尔特·威尔德斯对英国公投结果表示欢迎,并在推特上宣称下一个脱欧的就是荷兰……

即便不考虑这些政治因素,至少短期内,由于两边的经济联系,英国的脱欧注定将要对欧元区经济造成重大打击。欧元区眼下这种温和的复苏势头可能会被破坏,甚至危机会卷土重来。欧元汇率和欧洲股市昨天的表现便体现了这种担心。欧元区内尤其令人担心的是与英国经济联系密切的爱尔兰,以及原本就很脆弱的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

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现在的确没人知道,因为这可能是我们这代人有生以来遇到过的最大的一次政治地震,这种事情之前谁也没有过任何可资借鉴的经验。只能说,考验欧洲乃至西方领导人智慧和勇气的时刻到了。

说到民主,从个人的角度说,我一直认为,一个成熟的宪政国家根本不应该产生全民公投这种奇怪的政治诉求。民众应该通过正常的程序来选举他们认为称职的议员和国家领导人,并通过既定的换届选举、独立的司法体系和自由的新闻舆论来监督他们尽心尽职地为自己服务。相反,公投不仅不是民主程度高的表现,反而是一个国家民主宪政的缺失,以至于没有办法提过正常渠道解决政治分歧。事实上,频繁举行公投的国家,往往也是政治权威缺失、政治秩序混乱的国家。在那些国家,民众与领导阶层之间充满不信任,本该按部就班的严肃的政治经常像是儿戏,甚至闹剧。

 

从政治角度,这是否意味这欧洲政治格局的动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是原来被忽视了的?

 

陈季冰:我是一个坚决的拥欧派,我认为欧洲的一体化承载了伟大的启蒙哲学家康德所提出人类“永久和平”以及人权保障、自由民主和文化多元的开放社会的崇高理想。因此。我希望这次的公投结果对于困境中的欧盟也未尝不可以成为一次“洗心革面”的机会。

欧洲曾经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榜样,现在却变成了沉痛的教训。

我个人认为,欧洲当前的问题虽然千头万绪,但概括起来看,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版图扩张太快,内部机制却未能及时跟上。因此,我倾向于欧盟现在应当痛定思痛,在战略上由扩张转为适当收缩,可以考虑首先建立一个更小但更紧凑的核心共同体,即一些人多年来呼吁的所谓“欧罗巴联邦”,在此基础之上徐图日后大计。

我注意到,德国外交部昨天已宣布,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意大利在内的欧盟六创始成员国的外长将于周六在柏林会面,讨论英国退出欧盟的公投结果。这是一个正确的开端,因为这几个欧盟核心国家(意大利可能除外)的经济实力雄厚、财政状况相对稳固、国民的“欧洲认同”相对也更强,更容易在欧盟价值理念面临重大考验的危机时刻充当“新欧洲”旗手的角色。

我仍然相信,即便处在60年来最不稳定的时期,现代欧洲毕竟拥有了更为强大的经济和政治上的韧性,也拥有稳固的财富基础,这些都是与20世纪30年代纳粹崛起时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如果欧洲政坛的主流政治家们迟迟不能提供新的可靠的替代选项,那么,极端主义和民粹主义就有可能趁虚而入并再次取得成功。

欧洲一体化是一项停不下来的事业,就像一辆骑行中的自行车。按照当初那些“欧洲之父”们的设计方案,一体化进程中的每一步都是不稳定的过渡状态,都是下一步的基础。如果在某一步上停顿得时间太长,一体化就会不进则退,趋于逐渐瓦解。当下就是这种状况。

总之,欧盟的确需要一次深刻的改革,重新找回它的吸引力,方法应该是收缩联盟的广度、推进联盟的深度。

 

国际市场对这次公投严阵以待,为什么公投结果明朗后,欧洲股市还是出现暴跌?

 

陈季冰:确实,全球各大央行——包括英国央行、欧洲央行、美联储、日本央行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都在公投之前宣称已作出充分的流动性安排,确保市场稳定。但经济学告诉我们,政府永远也不可能真正驾驭市场。

全球金融市场的空前动荡,说到底是一种面对巨大不确定性时的避险情绪的集中爆发。我预计,在未来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里,围绕英国脱欧的信息将始终是全球金融市场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市场也会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反复拉锯,但英镑、欧元和欧美股市的下跌注定是一个大趋势。

另外,市场的波动性也很可能会增强。投资者要系好安全带,当然如果你是一个敢于冒险的资本市场搏杀者,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再看亚洲股市,公投当天恒指和日经指数暴跌,但A股午盘开盘几分钟大幅跳水后立即强势反弹,这又是为什么?

 

陈季冰:昨天A股早盘跳水显然是跟随国际市场的脚步,但后来越来越多的分析似乎倾向于认为,英国脱欧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我认为这是沪深股市反弹的重要因素,许多人认为他们看到了机会。

另外,中国股市的特性想必投资者都了解——它既与中国的实体经济关联度不高,也相对隔绝于全球市场。中国股市资金仍是个纯粹意义上的政策市和资金市,不能用国际上通行的惯常逻辑来看待它。

 

英镑兑美元一度暴跌10%,至1985年以来最低水平,这是结束,还只是一个开始?英镑暴跌,对人民币有好处吗?

 

陈季冰:虽说资本市场总是提前消化各种正面或负面因素,未来几天英镑也的确有可能呈现一波超跌反弹行情,但我前面已经说过,英镑的走软恐怕在未来几年里是大势所趋。

在我目力所及的各种预测中,曾在1992年的“黑色星期三”中成功狙击英镑、迫使它贬值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的资本大鳄乔治·索罗斯的观点最为悲观。他在最近发表于英国《卫报》上的一篇文章中警告,脱离欧盟将使英镑兑美元汇率下跌至少15%,甚至有可能超过20%。索罗斯开玩笑说,到了那时,英镑就变成了欧元(欧元目前的汇率差不多就在这个水平上),英国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加入欧元区了。索罗斯认为,脱欧所引发的英镑危机将会比1992年自己率领量子基金攻击英镑所造成的那场危机更为惨烈。

人民币不是像美元、日元和瑞士法郎那样的避险货币,而且目前本身就有贬值压力。大家还应该记得,今年年初的一波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主要的起因就是对人民币贬值的强烈预期。所以,英国脱欧这一“黑天鹅”事件对人民币来说绝对是一个大大的利空,昨天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已经充分显示了这一点。

有预计说,人民币可能因为英国脱欧而下跌5%以上。

 

欧洲、美国等市场,又会怎么应对这件事情?美联储原本预计会在7月加息,你觉得还会不会加?

 

陈季冰:英国央行行长卡尼昨天已经就脱欧后的央行安排作出声明,中国人民银行也发表了类似表态。预计最近几天欧洲央行、美联储和日本央行领导人也会陆续出来表态,无非是确保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等等。但我之前已经说了,它们的手段有限,市场自身的力量难以人为抗拒,必须经历一个释放的过程。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6月议息会议以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已经说到,英国脱欧公投是近期的重要不确定因素之一,美联储6月作出不加息决定时曾经将它考虑在内。但美联储传统上更加专注于美国国内经济,一般不会受到国际市场太多影响。

我个人认为美联储下月加息的可能性并不高,但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英国脱欧所造成的市场混乱,而是因为近期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疲软。

 

伦敦是香港以外全球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按照目前情形,英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会不会动摇,这又会不会影响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陈季冰: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下降是不可避免,现在需要担心的是它会不会因此一蹶不振.

虽然英国并未加入欧元区,但伦敦目前却是欧洲外汇及欧元计价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主要交易中心。这看起来相当反常,其原因正在于欧盟单一市场的所有便利政策都适用于英国。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可以在伦敦为28个欧盟成员国提供服务,而无需在每个国家获得监管批准。如果英国脱离欧盟,那么不管讨价还价的最终结果如何,伦敦金融城都将丧失大多数与欧元相关的业务。届时,政治地位更具优势的法兰克福和巴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取而代之。

实际上,欧洲央行多年来一直试图制定金融监管新规则,迫使更多欧元计价金融产品的结算机构从伦敦迁往欧元区。

一旦欧元业务流失,来自华尔街、瑞士和日本的大多数长期以来一直把欧洲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金融业巨头就不得不将越来越多的业务从伦敦迁出,否则它们的成本将会急剧上升。它们已经在为此做准备了。

伦敦金融城不仅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英国迄今为止仍然保有巨大优势的少数经济支柱,它占英国经济总量的大约十分之一。目前近四分之一的英国金融服务业务涉及欧洲单一市场。伦敦金融中心的繁荣直接关乎整个英国经济的命运。

但我并不担心伦敦重要性的下降会影响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个问题的主动性可以说完全掌握于中国自己手中。伦敦只是可待选择的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中一个,除它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城市都在竞争这一角色。只要中国自身下决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会因英国脱欧而受到影响。

 

“沪伦通”会因此受影响吗?是会加快步伐还是搁浅?国内股市接下来会不会受到脱欧负面效果的影响,股价进一步下跌?

 

陈季冰:旨在连通上海与伦敦两地股票市场交易的“沪伦通”已经筹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相信它会因为英国脱欧而受到一些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而且主要可能是技术层面的暂时推延。

因为股票市场毕竟不同于外汇市场,它与共同市场和单一货币市场的直接联系相对要小一些。伦敦证券市场是几百年来形成的,不会在一时半会内急速衰落。短期来看,纽约、伦敦和香港依然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股票市场。因此,我的看法是英国脱欧既不会令沪伦通加快进程,也不会令它搁浅。

国内股市接下来下跌当然是有可能的,但主要原因多半不是因为受到英国脱欧的负面影响。这其中的逻辑,我前面已经说了。

 

英国脱欧对中国在英投资或赴欧投资会有什么短期和中长期影响?

 

陈季冰:眼下国内占上风的意见似乎是,英国脱欧对中国经济、特别是中英经贸关系是有好处的。我认为这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分几个层次来看。

首先,脱离了具有保护主义倾向的欧盟之后的英国与中国达成更加深入的贸易投资协定的可能性的确是增大了。要知道,这也是英国国内脱欧派在反驳“脱欧损害英国经济论”是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无论是脱欧派还是留欧派,英国政经各界都强烈地渴望同中国加大经贸联系——脱欧派的领军人物鲍里斯·约翰逊和留欧派的中坚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曾联袂访华,促进英中经贸关系。

而英镑的贬值或许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和个人赴英投资、留学、置业、旅游和消费。

但另一方面,伦敦也是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银行开展欧洲业务的首要跳板。英国脱欧以后,这些中国的银行和企业也将面临一个何去何从的问题。

因此,中长期看,我认为如果英国未来处理不好与欧盟的关系,在谈判中拿不到更好的价码,那么脱欧对于中英经济关系的总体影响将是负面的。

脱欧对于英国和欧洲来说是一个双输的结果,就算不引发更大的乱子,至少也会让双方在国际上的重要性都下降。表现在经济上,这当然也会令英国和欧洲在中国对外经贸投资版图中的地位也相应下降。

写于 2016624日,发表于2016625日“冰川思想库”微信公众号;见网标题:英国脱欧后果多严重?该知道的全在这里;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NTIzODc2NA==&mid=2651053761&idx=1&sn=428532ba3e36c4bd0cd366a44f414cc6&scene=1&srcid=06253TPOUQDx9hNUmSdZK3NG#wechat_redirect

 

 

“冰川思想库”是我与几位同行朋友一起做的一个微信公号,下面是它的二维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

 关于英国脱欧,你最关心的问题一网打尽

 

 

话题:



0

推荐

陈季冰

陈季冰

49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著有从近现代历史出发探讨“中国崛起”问题的通俗学术著作《下一站:中国》。本博客内所有文章(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均为陈季冰所有,欢迎浏览,如欲转载,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 chjb@vip.sina.com。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ID:bingchuansxk。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