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外交努力使今年春夏之际一度剑拔弩张的南海局势悄然峰回路转。
8月30日至9月3日,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就任后首度访问中国。尽管所有人都将目光聚焦于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激烈冲突和争执,但双方还是成功地为这次及时的访问营造出了一种缓和、友好甚至温馨的气氛,其中包括煞费苦心的厦门“寻根之旅”。
阿基诺三世在访华期间与中国达成了总额达70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协议,双方还表示,争取在未来五年内将双边贸易额增加一倍,至600亿美元。至于海洋领土争端则是双方希望刻意淡化的问题,用一些菲律宾媒体的话来说,“只是议程的一小部分”。中菲联合声明中针对南海争议的部分也是非常简单地说:两国领导人就海上争议交换了意见,认为不应让海上争议影响到两国友好合作大局。两国领导人重申将通过和平对话处理争议,继续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以及营造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双方重申尊重和遵守中国与东盟国家于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这种调门对菲方来说,比它过去几个月来的强妄言行放低了许多。阿基诺早先曾宣称,将不惜以武力保护菲律宾“南海领土”,并准备把南海问题提交联合国法庭裁决。菲律宾外交部长德尔·罗萨里奥今年6月访问美国时还曾说过,“虽然菲律宾是一个小国,但已做好准备抵抗在后院遇到的任何挑衅行动”。期间,还发生将国际上通行的“南中国海”更名为“西菲律宾海”的闹剧。
与此同时,在南海争端中另一个对中国更加咄咄逼人的对手——越南,也开始踩刹车。
从6月初开始连续11周,每个星期天早上都有几十至几百人在河内市中心举行反华集会、示威和游行,抗议“中国在南海侵犯越南领土”,激烈时有人高喊反华口号、打出反华标语,甚至焚烧中国国旗。有外媒认为,在越南这样一个极少看见公开示威的国家,出现这种情况表明它实际上得到了当局的默许,甚至鼓励。
在政府层面,从5月中旬起,越南对中国的抨击就不断加码,事实上这也正是点燃越南民众反华情绪的导火索。总理阮晋勇称,越南对南海的主权是“无可争辩的”;外交部则公开指责中国在南海“严重违规”,说中国以“毫无法律根据”的主张宣称拥有整个南海的主权,并要把它变成“内湖”(菲律宾媒体也以差不多的口吻抨击中国的“帝国主义立场”,将中国对南海的态度比作古代罗马帝国对地中海的心态);越南外交部还指控,越南政府网站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攻击。而在此敏感时间段里,5月16日,越南发布新的征兵令;6月13日,越南海军在越南专属经济区内举行实弹演习……所有这些,都传递出某种令人不安的强硬信号。
但到8月18日,越南突然严厉地叫停了河内的“集会、示威和自发游行”。据报道,河内市政府公开的说辞是:国内外有人利用抗议活动“反对党和国家,煽动少数民族团体间的敌意,制造越中关系的分裂并聚集力量制造政治不稳定”。越南政府还警告将对任何不遵守命令的人采取“必要措施”,几天后,警方确实拘捕了至少15位敢于违抗这一禁令、继续组织集会示威的人士。
这种转变的背后,一方面固然有越共领导层对民众自发的街头运动失控而引火烧身的担心,但更多地还是折射出中越双方为避免南海事态进一步升级而采取的克制和努力。
6月25日,越南领导人特使、越南副外长胡春山到访北京。据中国外交部稍后发布的消息,在与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会晤后,双方达成五点共识:要积极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通过谈判与友好协商和平解决两国间的海上争议;采取有效措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加强舆论正确引导,避免出现损害两国人民友好和互信的言行;要加快推进《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磋商,争取尽早签署协议;推进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及后续行动进程,力争尽早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然,尽管一触即发的冲突又一次得以幸免,但有头脑的人都明白,这只是暂时降温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海争端很可能将成为越来越困扰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的一颗“定时炸弹”。正如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说过的那句话: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几十年了,我们不可能期望光靠一次访问就能解决它。
南海(国际上称为“南中国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而且据信蕴藏丰富的油气和渔业等宝贵资源。中国历来主张对南海的大部分拥有主权,但邻近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在这个问题上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1974年和1988年,中越两国海军曾两度分别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发生武装冲突。
自那以后,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10多年里,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在中国的崛起中得了巨大的好处,加之中国主动的“魅力攻势”,南海局势总体上还算稳定。不过,去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河内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的一番声明是一个分水岭,它一举打破了该地区的平静,在南海上掀起了滔天巨浪。希拉里当时说,“美国回来了!”“在航行自由、开放进入亚洲公海水域和在南海遵守国际法方面,美国有着自己的国家利益。”这一表态极大地鼓励了那些与中国存在领海争议的国家,它们将之解读为:一旦在南海上与中国发生冲突,美国将为自己撑腰。
这才有了过去一年来的风波。
对于南海争端,中国一贯的态度可以用下面几句话来概括:第一,中国对南海拥有毋庸置疑的主权,并且,这是同台湾和西藏同等地位的毫无商量余地的中国“核心利益”;第二,中国愿意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与周边国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海域资源;第三,中国希望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海上分歧和争端,并保证除非中国的船只受到武力攻击,中国决不首先使用武力;第四,但这种谈判必须是当事国双边的直接谈判,中国坚决反对与此无关的第三国介入,为此,今年以来中国已数次敦促和警告美国不要无端插手南海事务,免得“引火烧身”。
而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则是多管齐下,用尽各种办法与中国展开博弈。
首先,它们在近年来明显加快了军力提升和装备更新。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2011年东南亚各国国防预算总额已膨胀至2000年的1.5倍左右,其中,越南国防预算将达26亿美元左右,菲律宾将增至约20亿美元,分别比桑一年增长70%和81%。越南已计划从俄罗斯购买6艘“基洛”级潜艇,该潜艇可搭载最新型的3M-14E对陆攻击导弹;它还将从加拿大购买6架DHC-6巡逻机。此外,越南正在建造30至40艘舰船,并计划投入38亿美元在东北部建设占地面积达3000公顷的海军基地。而在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已经拨款110亿比索(合2.52亿美元)用于海军升级,其中包括购买数艘美国的退役巡逻船,并将耗资约1.8亿美元加紧在中业岛为主的9个岛屿设置防空雷达。近来,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也都明显增加了国防预算。
此外,东南亚各国还积极地利用东盟这个地区合作平台,加紧“合纵连横”,颇有结成“对华统一阵线”的态势。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国家最有力的武器是与中国的主张针锋相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和复杂化。以越南为例,它极为精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展开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努力。今年春夏,越南政府多次呼吁国际社会帮助解决南海争端,其中主要的当然是“欢迎”美国的介入,其次也包括拉拢印度、日本、甚至韩国等对中国怀有戒心的周边国家。河内此前一直提出把金兰湾海军基地提供给在这一地区作业的外国海军作为维修和加油站,分析人士预计此举可能会吸引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美国等国家的船只大量到港停靠,借此制衡中国在南海不断增强的军事实力。7月15日,越南与美国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在金兰湾举行联合海军演习。这是阔别整整38年后,美国海军第一次回到这个昔日的敌国。除此之外,作为迄今为止在南海开发最为激进的国家,越南在当地的石油采掘活动全部采取与美国和俄罗斯公司合作的方式,其出产的石油也大量向美国出口。如此一来,势必将它自身在南海的经济利益与美国和俄罗斯捆绑在一起。
总体上看,越南等国的上述盘算有得有失。例如,它们在试图抱团对华组成“统一阵线”这件事情上就几无进展。一方面,东盟10国内部原本就算不上团结,其中大多数国家对20年前还曾穷兵黩武的越南更是抱有远比对中国更大的敌意;另一方面,东盟中尚有与中国并无冲突、关系友好甚至可以说紧密的泰国、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他们根本就无意搅和越南和菲律宾带头的反对中国的南海争端,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毫无益处。
即便是在拉拢美国、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着件事情上,东南亚诸国做得也不能算全部成功。这是因为,首先,今日的美中关系绝非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美国国内的确有忧虑中国推行亚洲版的“门罗宣言”、主张在南海遏制中国的鹰派声音,美国在南海也确实有菲律宾这样的“条约盟国”,但对美国而言,南海毕竟不是拥有日本、韩国、台湾——还有朝鲜——的东海,美国在这片水域的军事利益显然要不重要得多。至于希拉里所谓的美国最看重的 “航行自由”,则纯粹是个伪问题。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贸易国——中国经济几乎全部仰仗进出口,因此无论按照何种标准衡量,中国对自己家门口的“航行自由”才更为珍视,遑论去主动对它构成威胁!
为了继续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美军也许的确像其宣称的那样“不会离开东南亚和南海”,不会停止在中国沿海的侦察行动,但指望美国为了越南和印尼这些与它并无多少交情、乃至敌意未消的国家来同自己最大的债主中国直接翻脸甚至兵戎相见,是极不现实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山姆大叔今年对菲律宾一再强烈要求美国承诺“保护”自己总是躲躲闪闪的原因。
另外还需要考虑的是,自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1月成功访问美国以来,中美关系已经走出了去年的低谷,两国近来一直在努力更好地把握双边关系,不让各种分歧破坏对话。中美两军也恢复了接触,5月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曾前往华盛顿访问;6月,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首次参加了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不仅对外界释放温和善意,也与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进行了友好的会谈;而在7月的东盟峰会,中美也尽量淡化紧张关系,强调区域合作……这些,想必东南亚国家都看在眼里。
最为根本的还在于中美两国相对实力的此消彼长,这迫使亚洲国家必须在左右为难中作出明智的准备。虽然盖茨在今年的香格里拉会谈上开玩笑说,他愿意拿一百美元打赌5年后美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将和今天一样强大,但谁都心知肚明,长期来看美国的衰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现在看来,中国的崛起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好像站在中国一边,这一趋势在席卷全球的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就像南海的潮涨潮落一样已日益清晰,这就要求东南亚国家两面押注。至于在经济领域,中国事实上早就取代美国成为这些国家最重要的依靠。完全可以这么说,如果不能从中国的发展中分一杯羹,那么这些国家的经济将极为暗淡。若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说,与中国保持紧密而良好的合作,要远远比冒着巨大的政治和商业风险去开采南海资源重要得多!
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东南亚国家如何在避免与北京正面为敌的前提下尽力保持对中国的博弈态势,是一个需要很大艺术性的两难问题。这一点,明白无误地反应在阿基诺三世在出访中国前的表态话语中:“假设在13亿人口的中国和9500万人口的菲律宾之间搞一场拳击比赛,那么我们肯定赢不了。而且到时候,他们肯定会把许多扇贸易之门关闭。”菲律宾的一位驻华外交官补充说,对菲律宾来说,加强与中国的关系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当前西方金融市场动荡的时候。
对中国而言,南海问题说到底与台湾问题和中日之间的东海问题如出一辙,其一大半的外交努力应当放在华盛顿,而非南海本身——中国必须有办法确保美国不再经常发出错误信号,从而挑起南海上的风浪。
此外,中国还应当努力使自己站上南海争端道义制高点。因为面对大多数国际争端,不明就里的国际舆论(其背后是不明就里的外部观察者)通常总是会自然而然地站在表面上看起来弱势方一边。因此,中国有必要比冲突各方保持更大的克制,同时让各方相信,维持中国主导下的南海和平其实才是对大家最有利的事情。
这就要求中国首先更明确地宣示自己的诉求,而不是模糊的和平承诺。在这点上,对南海并无主权诉求的新加坡的呼吁显然是有很大道理的。6月20日,在中国最大海事巡视船之一“海巡31”号访问新加坡之际,新加坡外交部称:“我们反复表示我方认为,中国更精确地澄清其在南中国海地区的主权诉求符合中方自身利益,目前的模棱两可已在国际海事界引起严重关切。”换句话说,中国应该尽早以及更清晰地在南海问题上亮明底线。宏观地看,南海最近的冲突其实正是是各国试探中国决心和底线的一个久已形成的周期的一部分。可以预计,这种形势未来注定还将以不同面目一再重现。
在此基础上,中国还应当进一步推动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共同达成一套基于规则、包含义务与落实内容的机制,而且协议缔约方需包括南海的非主权诉求国。实际上,2002年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承诺正式出台一套行为准则以防止各国渔民和其他海洋使用者之间的争端升级成为武装冲突。但这是一个非正式、不具有法律约束效应的规范,目前的紧张局势恰好暴露了它的的局限性。
7月21日,中国和东盟在印尼的努沙杜瓦正式签署一项各方在南海上的行动指针,标志着围绕该争端的解决出现一丝进展,这份不长的文件旨在推动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更为具体化。按照《华尔街日报》的说法,实施准则的达成本身,即可被视为是宣称对南海享有主权的各国向合作方向迈出的罕见的一小步。尽管就该海域主权划分达成更广泛的协议仍然遥遥无期,但这项初步协议还是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赞扬——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将这次会晤称作“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有分析家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模式或许能够给未来解决南海问题提供启发,这个在很大程度上由北京创立的地区安全组织,目前已经成功地成为在中亚与美国和北约的影响力相抗衡的机构;同样重要的是,它使中国与中亚国家3000多公里的边界更加安全。问题在于,上合组织是建立在某种共同反对的目标基础上的,一般来说,团结起来反对某种东西总是比合作建设某种东西要容易得多。
最后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未来南海如果真的能够因为共同利益而成为一片和平、友谊、合作之海的话,中美之间首先在这片水域寻找到广泛而稳固的共同利益,是至关重要的。
写于2011年9月4-5日,发表于《瞭望中国》杂志总第144期,略有删节。见刊标题:南海领土争端峰回路转;链接:http://www.outlookchina.net/template/news_page.asp?id=4455&page=1。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