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虽说伦敦奥运会的赛程已经过半,但两周前的那场开幕式仍然令人回味,当时我曾经在自己的微博上感叹光阴荏苒:

还记得20年前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题歌《Barcelona》吗?那首将现代摇滚与古典美声天衣无缝地融为一炉的经典歌曲,正是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墨丘里(Freddie Mercury)在1986年巴塞罗那申奥时创作、并自己与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蒙塞拉·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e)合唱的。可惜现在轮到自己当东道主,英国却已不再有墨丘里这样的天才音乐人来为祖国举办的奥运会再写一首这样的好歌了——墨丘里因艾滋病死于巴塞罗那奥运会举办的前一年。

好在当代英国最不缺的就是娱乐和文化明星,就拿我这个摇滚乐粉丝来说,我所迷恋的伟大的摇滚乐队——从20世纪六七年代的甲壳虫(The Beatles)、滚石(The Rolling Stones),到七八年代的皇后(Queen),直至九十年代的绿洲(Oasis)——几乎尽数来自英伦三岛,唯一的例外U2乐队也来自文化上与英国难以割裂的爱尔兰。

因此,两周前的星期五晚上的那场开幕式充分展现了半个世纪以来英国在流行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我们不仅如愿听到了皇后乐队一唱成名的《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的华丽旋律,也再次感受了“性手枪”乐队的震撼。老实说,像我这样已年届中年的人之所以愿意熬通宵来看这样一场开幕式,最大的动力就是一睹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这些老偶像的风采。

全球各国媒体对因《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举成名的丹尼·博伊尔(Danny Boyle)担任总导演的这场开幕式的评价见仁见智,但我注意到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几乎所有评论都认为开幕式被塞满了东道主的元素,具有典型的“英国风味”,并打上了鲜明的电影风格印记。这不仅是指历时四个小时的开幕式演出的内容与英国的历史、文学和音乐丝丝相扣,也包括了英国式的幽默。外国的观众或许会为此感到一丝离奇和困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幕式。当然,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客串“007”中的“邦德女郎”的一段演出视频。

但就我这个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仰慕者而言,从工业革命高耸的烟囱和环境污染,到妇女为争取权利而举行的大游行及福利国家引以为傲的全民医保……都不是什么陌生的事物。事实上,作为现代历史的主要塑造者,英国人几乎发明了现代生活的一切,从民主宪政到竞技体育,其中自然也包括列入奥运会比赛的大多数运动项目。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的,“英国是现代体育的摇篮,你们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发明了现代体育运动。”

总有人忍不住要拿博伊尔的这场开幕式同4年前他的同行张艺谋搞的那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去作比较,这的确具有诱人的象征含义——一曲好似“王者归来”的集结号,另一曲则仿佛“帝国斜阳”的挽歌。博伊尔本人曾对媒体记者说:“我们在重新定义我们在世界的角色,一百年前我们拥有一切,而如今一切已不再。”

确实,潮起潮落的历史和现实迫使英国人必须平静地转向更加内敛的自我检视。《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在评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时颇为持平公允地指出:这既非对过往“日不落”的怀旧,亦非对光明未来的憧憬,而是以大智若愚般的嬉笑怒骂平和地呈现无法量度的百年巨变。

近10天的奥运会比赛中出现了不少 “争议时刻”,对中国观众来说,其中最令人难忘的,除了刘翔的摔倒退出外,恐怕就是中国羽毛球女双运动员的消极比赛事件和西方世界对叶诗文的无端猜疑了。为此,国内的舆论界还发生了颇不小的口水战,一些人借今日的伦敦讽喻中国国民的“弱者心理”和“暴发心态”。但话得说回来,就像只有得过金牌第一才会思考这值不值得一样,对大不列颠而言,如果不是曾经亲身经历并辉煌过,又怎能那么容易获得这份平静和内敛呢?别忘了,这已是伦敦第三次举办奥运会!就拿这次开幕式对英国工业革命及现代历史的描述来说,它既令人振奋,又令人心焦。它启发观众思考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英国乡村、世界经济和人类状况,而这实在是一个善恶交织、毁誉参半的复杂多面体。试想一下,除了曾经“拥有过一切”的英国人,还有谁会在奥运会开幕式这个展现国家荣誉的时刻允许把自己的另一面暴露给全世界呢?

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领头羊、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英国人似乎要向我们传递这样的信号:过去500年来一直以在物质上进取、索取和对外扩张为主基调的西方文明,眼下正试图转入一个更加内敛的新阶段,它将越来越多地专注于内省。这或许是它外在衰落的结果,但从另一种意义上看,又何尝不是这种文明臻于极至的体现?

因此,夏日的伦敦“派对”,不是大英帝国复兴的序曲,而是它最后的华尔兹。但在这曲帝国挽歌声中,我们听到的不是悲伤、痛苦和绝望,而是更多的尊严、从容和美丽。写于2012年8月3日,发表于2012年8月9日《上海商报》。链接:http://www.shbiz.com.cn/Item/183226.aspx。 

话题:



0

推荐

陈季冰

陈季冰

49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著有从近现代历史出发探讨“中国崛起”问题的通俗学术著作《下一站:中国》。本博客内所有文章(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均为陈季冰所有,欢迎浏览,如欲转载,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 chjb@vip.sina.com。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ID:bingchuansxk。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