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受到中国中央媒体持续半个多月的围攻后,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终于屈服。上周一( 41日),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在一封亲笔签名的公开信中对中国消费者表示了“诚挚的歉意”,并强调苹果对中国怀有“无比的敬意”。

    这则新闻大概会让《环球时报》的总编辑胡锡进先生及其忠实粉丝这样的民族主义者们心头升腾起不少满足感,但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其实并没有觉得这家公司哪里对不起自己。相反,它给他们带来并给整个中国市场引入了前所未有的客户体验。至于央媒咬住不放的它在售后服务方面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恐怕更多地也只是入乡随俗罢了。

    对苹果公司的批评始于中央电视台今年的3·15晚会,但那场名义上为消费者维权的晚会因为一条“大约八点二十发”的蹊跷微博而变得更像一个黑色幽默。颐指气使惯了的央媒也许是被苹果最初的冷淡回应所激怒,旋即对苹果发起了新一轮尖锐抨击,而且看起来很有些协同作战的味道。这一回,央视和《人民日报》将重点放在了针对苹果“傲慢”——一种主管感受而非客观现实——的指责上,想必这就是库克在那封发表在苹果公司官方中文网站上的致消费者信中所提到的“对外沟通不足而导致”的所谓“误会”。

不出一些分析人士的预料,在官媒口诛笔伐了两周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和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这两个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入了批判苹果的大合唱。他们宣称,将加强对苹果等电子产品企业的监管,甚至“采取法律手段”。

在这种巨大压力下,苹果最终还是如同《环球时报》期待和中国外交部赞许的那样,“低下了它傲慢的头颅”。但谁都明白,它的道歉并不是因为它敬重中国媒体或害怕中国政府,而是因为它极其依赖和在乎中国庞大的市场,它也深知政府之手在中国市场上的魔力。中国目前是苹果公司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库克去年在访华时曾对媒体说,他预计中国最终将成为苹果的第一大市场。按照花旗集团一位分析师分析师的说法,如果事态僵持下去甚至与中国政府闹僵,苹果公司有可能丧失其在中国市场的一半份额,相当于损失13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这一事件折射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每天都在重复上演的经典故事:政府被一部分利益集团——通常是被称为国有企业的那部分——绑架,随后又去绑架消费者和市场,打着后者旗号去盘剥另一部分利益集团——主要由外企和私企构成。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本来应该充当中立仲裁者角色的政府与所谓国企从来就是一家人,它们正日益紧密地携起手来,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战场上奋力压制来自私企和外企的挑战。

另一个新鲜出炉的例子是政府主管部门关于微信收费的试探性放话,这个问题的实质原本是中国移动等几大国有移动运营商与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之间的博弈。使用过腾讯微信的人都知道,它的强大而丰富的功能正在迅速蚕食移动运营商的短信乃至电话业务。更令这几家运营商有苦说不出的是,神奇的微信软件所赖以运转的移动互联网信号正是它们自己投入巨资兴建的硬件网络提供的,它们肯定有被腾讯占了大便宜的委屈感。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抢先跳将到前台的竟然是国务院主管通信行业的监管部门——工业与信息化部,几大国有移动运营公司反而极少就此事公开明确地表过态。

一周多前,有媒体援引工信部部长苗圩的话说,工信部正在“协调”有关事宜。他认为,未来有可能对微信进行小幅收费。从这位负责人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来看,工信部显然是主张对微信收费的。在我个人有限的经济史视野中,政府命令、鼓励或暗示企业对原来免费的产品收费,恐怕这是史无前例的头一遭,我们以前只见到过政府禁止企业向消费者乱收费的情况。

因此,即使是最不愿意恶意揣度的人也看得出来,工信部是受到了上述几家国有运营商的压力,力图动用行政权力,以“规范市场秩序”之名对“搅局者”腾讯公司巧取豪夺,进而去填补因技术创新而被“动了奶酪”的国有移动运营商的垄断利益。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它还怂恿腾讯将这笔“买路财”转嫁给消费者。只是工信部这次可能自觉实在不好意思宣称自己是在维护消费者利益(像央视和国家工商总局对待苹果那样),因为要让超过3亿的微信用户相信收费比免费是一件对自己更好的事情,也许只有先把他们统统教育成网络上所说的“自干五”才有可能。

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经说过,要将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拿掉。作为他的直接下属,工信部的所作所为,为他近来一直呼吁的以削减行政审批和向社会放权为核心的政府改革提供了一个鲜明的反面例子。这也许正好印证了李克强在首度记者见面会上的感叹: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

    平心而论,除了极少数铁杆“果粉”外,中国消费者不会天真到认为苹果公司洁白无瑕。至少就我自己的身边感受,多年以来,钟爱苹果产品的大多数消费者都对它的高价位和系统非开放性颇有怨言。但是,相比于国内市场上那些央企巨无霸们的劣质服务和蛮横态度,这类问题大概只能算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瑕疵了。再说苹果又没有依靠政府红头文件强迫手机用户支付那么贵的价格,就像那些“国”字头公司经常所为。苹果也好,腾讯也好,它们再傲慢也不敢得罪消费者。正因为这个道理,腾讯公司才摆出一付宁愿顶撞工信部也不想对微信收费的姿态。然而那些“中”字头公司,它们那“高贵的头颅”是永远都不屑于在消费者这个口口声声的“上帝”面前低下的。因为它们的生财之道并不是市场竞争,而恰恰是压制竞争,而它们所赖以维系的行政垄断地位也不是消费者赋予的。这就是为什么苹果卖那么贵却仍然有那么多忠实粉丝,而中国的铁道部和国家电网无论被《人民日报》和央视表扬多少遍也很少拥有粉丝的原因。

    有一段时间,这些巨无霸们经常自称为“共和国长子”,言下之意,大大小小的地方国企自然是“共和国次子”了。这种大言不惭倒确实恰如其分地反衬出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共和国私生子”和“共和国养子”地位。只是“长子”和“次子”们应该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够活得那么滋润,不正是因为那些“私生子”和“养子”辛苦劳作并冒了巨大风险打造出今天这样一个庞大的中国市场吗?若真的任由无节制的过度贪欲彻底压垮了“养子”和“私生子”,“长子”和“次子”们的金饭碗也就随之砸掉了。用一句医学用语来说:寄生虫是离不开宿主的。

    多年来,中国的各级政府都在不余遗力地鼓励创新,从中央到地方还为此安排了许多金融财税方面的扶持政策。把这说成是叶公好龙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冤枉了政府,虽说我们其实也明白,政府非常希望将社会上的“创新”活动严格地限制在科技和经济领域。但微信有可能迫于政府和垄断国企压力向消费者收费的新近例子告诉我们,当垄断利益肆意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就连政治上几乎没什么风险的技术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也是很难不被扼杀的。《南方都市报》的一项非正式网络民调显示,在2000多名受访者中,有86%的人表示如果微信要交费,他们将不再使用它。在原产自中国本土的极少数凤毛麟角的创新成果中,微信可能是最大和最有价值的一个。

如同思想文化领域的创新总是大幅度改写人们的观念世界一样(这总是令有些人无比恐惧),科技经济创新也必然会引发社会利益格局的大幅度调整,从而激起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力反弹。当前这幅“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浮世绘,异常讽刺地应验了列宁在100年前对“垄断的、腐朽的、没落的资本主义”的预言。

苹果CEO蒂姆•库克在他的致歉信中还意味深长地写道:“我们也意识到,关于在华运营……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

    是的!他终于应该醒悟,想要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海洋中如鱼得水,仅仅拥有创新天赋和懂得如何服务好消费者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消费者”这个词更多时候只是一面旗帜,而且通常会魔术般地变成一面反对自我利益的旗帜,就像“人民”这面更大的旗帜一样。

    写于201344日, 2013410日发表于“FT中文网”;见网标题:苹果道歉、微信收费与“中国特色”;链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9833

 

话题:



0

推荐

陈季冰

陈季冰

49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著有从近现代历史出发探讨“中国崛起”问题的通俗学术著作《下一站:中国》。本博客内所有文章(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均为陈季冰所有,欢迎浏览,如欲转载,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 chjb@vip.sina.com。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ID:bingchuansxk。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