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冰按】本文系我应纽约时报中文网执行主编曹海丽女士之约写的一篇读者来信,是对该报专栏作者马克·比特曼本月上旬发表于《纽约时报》上的评论文章《美国为中国人养猪太不划算》的回应。
马克·比特曼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评论文章《美国为中国人养猪太不划算》将一件简单的跨国市场交易描绘成了一幅对美国人来说备受屈辱的悲惨画卷。
依比特曼先生之见,中国双汇国际以每股34美元的溢价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对美国人民只有坏处而没有任何好处,当然,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的股东除外。因为,第一,在这起并购中,“还处于原始阶段”的中国猪肉产业获得了“瞬息之间的技术转移”,而这种肉猪养殖尖端技术是美国纳税人及民间资金支持下的大学科研机构的成果;第二,集约化养殖对美国的生态环境和美国人的健康等造成了重大影响,并最终由美国纳税人支付这些外部成本,而用作饲料的廉价粮食也得到美国纳税人的补贴;第三,由于并购以后美国将要向中国出口更多猪肉,这会推升美国国内的猪肉价格,增加美国消费者的负担。
总之,通过这起交易,中国不只是“夺取”了美国的先进技术,更是在廉价享用美国“安全的农田和清洁的水源”,并把为满足14亿中国消费者源源不断的猪肉需求而产生的所有害处“从中国转移到了美国”。比特曼先生文章里最耸人听闻的一句话这样写道:“史密斯菲尔德并购案成了通过收购,而非征服,来实现某种形式的殖民扩张的例子。”
上述逻辑实际上可以毫不费力套用到任何一起商业交易上——不仅是股权交易和跨国交易,就是普通商品交易和国内交易也同样适用。因为任何一桩买卖的背后都必然会涉及到类似的技术和资源“转移”,相信联邦制之下的美国人对此会比中国人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一个州的企业或这个州内生产的商品卖给另一个州的股东或消费者,一定意味着技术和资源的州际转移。
因此,在我这个来自共产主义中国、亲身经历过因市场自由交易被政府禁止而导致的短缺之苦的读者看来,这种论调已远远超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程度,它简直就是在鼓吹计划经济。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想要实现比特曼心目中的那种“公平”,则必定需要由一个全知全能的政府来对生产猪肉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包括企业正常运转的“经济成本”以及各种资源、环境、科技研发等外部“社会成本”等等——加以精确计算,进而规定饲料、猪肉和史密斯菲尔德公司股票的价格。
这种宏伟的中央计划经济在以前的苏联和中国都曾经轰轰烈烈地强制推行过,但它的结果是:拥有全世界最大国土面积的苏联和拥有全世界最勤劳农民的中国都因为食物短缺而饿死过数以千万计的人。
富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比特曼先生也许应该补一下最基础的西方经济学入门课,那样的话,他将懂得自己的最大错误是无视市场以及作为资源供求关系信号的价格的自我调节功能。实际上,只要这个市场是有效的,那么,美国和中国市场上的猪肉价格以及双汇国际支付给史密斯菲尔德公司股东的每股34美元就已经将他为之忧心忡忡并愤愤不平的美国的技术、资源、环境因素全都一揽子包含在内。
如果对亚当·斯密以来的西方经济学主流传统进一步钻研下去,他还将懂得一些更深奥的道理——例如,市场交易过程本身并不存在他心目中的那种价值观意义上的“公平”或“不公平”、“划算”与“不划算”。只要交易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当然,前提是双方交易的是合法的可售物),且未损害到他人,它就被市场经济原则视为是公平的、双赢(多赢)的。至于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公平(不同人对此怀有南辕北辙、相互冲突的信仰,这里暂存不论),需要在市场以外的社会层面上通过政治过程来解决,以政府之手扭曲市场自由交易,不仅不能解决丝毫问题,反而会造成新的更大的问题。
当然,并非所有的市场都是有效的,在市场机制存在严重缺失之处,的确也会出现比特曼先生担忧的那种“不划算”(对美国人民而言)。有一点比特曼说的是对的,双汇国际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以后,美国的巨额粮食补贴政策客观上将的确是用美国纳税人的钱补贴中国的猪肉消费者。然而,农产品补贴恰恰是美国在旷日持久的WTO多哈回合谈判中最不肯让步之处,因而也是多哈回合历时12年未果的关键障碍之一。
假使美国政府听从马克·比特曼的建议(比特曼先生并没有明说),否决了这桩并购案,那么,无奈的双汇可能会转而寻求收购欧洲或其他地方的猪肉养殖、加工企业,而中国仍将继续从世界各地——包括美国——进口猪肉。只不过,由于美国政府出于比特曼先生担心的“不划算”而作出的出口限制,将使中国企业和中国消费者为此支付更高昂的价格。但美国在避免了技术、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不划算”买卖(可能美国消费者的确会因此买到更便宜的猪肉制品)以后,将会失去一个蒸蒸日上的市场,而它连结着美国国内庞大的产业链及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至于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则有可能因为产品销路不佳而逐渐被因赢得了全球最大猪肉市场的订单而生意红火的欧洲同行挤出局,甚至破产……
作为一个中国消费者,我支持这起跨国并购,虽然我私下里觉得双汇的出价太昂贵了,其中存在明显的“歧视性溢价”,有点“不划算”。我支持它的最重要理由是,一旦并购完成,双汇国际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主动将自己置于美国政府的监管之下,这对提高它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进而提升中国肉制品产业的整体水准,都有莫大好处。这种好处,远比进口高品质的“美国制造”的安全猪肉更为根本和长远。
这就是说,我信赖美国价值和美国体制。而据我理解,它的核心就在于法治(有限)政府之下的个人权利保障。在经济上,这体现为产权保护与交易自由这两个最重要的原则,而它们则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基石。正是这样的“美国价值”才使得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它是比广袤肥沃的土地和丰盈的自然资源更为珍贵的无价之宝,是美国力量和繁荣的源泉。
所以,当我读到比特曼这篇文章时,我并非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觉受到了冒犯。我是惊诧于,在经历过20世纪灾难性的计划经济实践——在这方面我比比特曼先生有着深刻得多的切肤之痛!——以后,居然还会有人高谈阔论这种可笑而危险的论调!比特曼显然不曾想到过,要实现他心目中的那种“公平”或“划算”,就必然需要动用政府强制力,从而必然从根本上损害上述“美国价值”。
作为一名骄傲的美国人,眼看着自己国家最优质的公司之一被外国人买走,心理上的失落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是丢弃理性,甚至对“美国价值”产生动摇的理由。我最后还想告诉比特曼先生,要想彻底避免他所担心的那种其实并不存在的所谓“不划算”,美国就应该禁止一切商品出口,禁止一切美国公民为外国企业工作。
写于2013年11月8-9日,2013年11月29日发表于纽约时报中文网,略有删节;见网标题: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何错之有?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