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认为,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的女性身份帮助她在竞争美联储下任主席的过程中赢得了什么优势。相反,大部分人认为,如果她不是一个女人的话,一定会更早坐上这个全球权力最大的经济管理部门的掌门位子。
但不论这其中的真相究竟如何,在这个晦暗的时刻,世界的确应当鼓掌欢迎这项任命。我这么说,主要不是基于性别平等的“进步论”价值观。
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按照传统,丈夫会把在外干活挣来的钱交给妻子掌管和支配,那些没有多少闲钱、需要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寻常百姓家尤其如此。这似乎强烈地表明,即便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打理家庭财产更令人放心,一直都是基本常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当初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这家银行叫做“雷曼姐妹”的话,情况也许就会大不一样。
这个玩笑里的确包含了重大的智慧。
一.
商学院里有关组织的课程告诉我们,一个团队的成员如果在性别、年龄、性格、学历、经历乃至价值观等各方面都高度同质化的话,这个团队往往比较有凝聚力,容易做出决定,在做出决定后执行力也很强……但这样的团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因为缺乏足够的多元、发散思维以及不同观点的交锋,它容易作出不周全的错误决定,一旦走上歧路后也难以及时回头。正因为这样,在被深色西服、苍苍白发一统天下的凝重的央行会议室中央,突然坐上了一位温柔慈祥的“耶伦姨妈”,非常有助于避免美联储这个团队犯下偏执的错误,特别是在眼下这个经济复苏半推半就、QE退出欲行又止的关键时间节点上。
而在另一面,女性一般而言比男性更容易相处,特别是在清一色男性的地方。67岁的耶伦是一个行事温和、能够很好地促成共识的人,这一点已经得到相当多美联储高级官员的证实,其中包括一些在政策问题上曾经与耶伦持反对立场者。这一点对目前的美联储至为重要——本·贝南克(Ben Bernanke)领导的美联储一扫阿兰·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时代的一言堂风气,他奉行的是畅所欲言和透明开放的管理风格。但这也使得决策过程显得越来越难以驾驭,美联储官员如今经常公开随意发表观点相左的意见,甚至在电视上面对面激烈辩论,令市场无所适从。
美国经济学界是一个表面上彬彬有礼、背地里谁也不服谁的是非之地。经济学家们几乎在每一个问题上都存在强烈的分歧,唯一能够得到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同的一件事情大概就是:珍妮特·耶伦是一个正派和友善的人。很多人还认为,她对工作要求严格,并且非常注重细节……
所有这些,都是一位女性主席能够给美联储注入的崭新特质。
耶伦早年在哈佛大学任教时,她的学生里有一个叫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的人。他后来成为克林顿总统的财政部长和奥巴马总统的第一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并在去年大部分时间里被认为是伯南克最理想的接班人,一度成为耶伦通往美联储主席之路上最有力的竞争者。
萨默斯先生是一个比耶伦名气更大的经济学家,但他几乎就是耶伦女士的反义词,他的“好斗性格”和学术上的“霸权作风”素来饱受诟病。后来,他因遭到参议院内本党(民主党)同僚的强大压力而不得不主动放弃。十分凑巧的是,萨默斯还受到了女权主义组织的激烈抵触——不是因为它们想助耶伦一臂之力,而是因为他在2005年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期间口无遮拦地发表过贬低女性在自然科学方面能力的歧视性言论,曾在历来讲求“政治正确”的美国大学界引发轩然大波。
二.
事实上,满头白发、身高仅有一米五十多的耶伦不仅是一位优雅从容的女性。回顾过往,耶伦完美无瑕的学术生涯和职业经历完全配得上美联储主席这把交椅。
耶伦于1946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工人阶级聚居区。就像所有的犹太家庭一样,她的家庭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业,但却并不墨守成规。中学时代性格略显叛逆的耶伦以优异成绩获得布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和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上世纪70年代以后,她先后在哈佛大学、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是一位在业内备受尊敬的经济学家。在2010年担任美联储副主席前,她曾于1994-1997年担任美联储理事,并于2004-2010年出任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此外,她还曾在1997-1999年担任克林顿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在学术传承上,耶伦师从著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已故诺贝尔经济学奖(1981年)获得者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一些分析认为,耶伦近年来不断拓展经济刺激政策边界的倾向反映出她作为托宾门徒的学术遗产。像她的恩师托宾一样,耶伦的学术研究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侧重于失业问题的起因和成本,她也一贯主张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有力的行动应对高失业和低增长问题。
令支持者津津乐道的是,耶伦是最早发现美国楼市泡沫问题的美联储官员。早在2004年和2005年间,时任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耶伦就明确表达了对住房市场的担忧。但当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包括前文提到的她的竞争对手劳伦斯·萨默斯——都不认同她对形势的判断。
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初期,耶伦也是对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看得最清楚的人士之一。当时的许多美联储官员觉得,次级抵押贷款只占全部抵押贷款的10%至15%,不足以造成重大的经济破坏。但是耶伦指出,金融市场中与次贷相关的衍生品工具的复杂体系,可能导致银行对某些借款人的脆弱性产生极大不确定性,进而大举撤回信贷,酿成一场大破坏。耶伦还极具先见之明地指出,当时用来评估那些工具的风险的数学模型,没有充分考虑房价大幅下跌的后果。
在目前美联储官员中,耶伦也是最清醒地预见到经济复苏将十分缓慢、因而需要美联储继续采取行动的人。耶伦是美联储备受争议的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支持者,许多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起初预言这一“开动印钞机”的政策将致使通胀失控,但过去4年美国的通胀率一直徘徊在近50年来的最低水平。至少迄今为止的事实证明耶伦是正确的。
《华尔街日报》最近对美联储高级官员在过去4年公开发表的预测进行了分析,并将这些预测与实际情况加以对比。结果显示,耶伦在15名官员中的预测准确率最高。
在她的许多同事眼里,珍妮特·耶伦是一个“从不显山露水但智商很高的人”。
三.
从来没有一位诺贝尔将得主的知名度会不如自己的配偶,而且她(他)又是自己的同行!但今年73岁的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就是这样一个特例。去年11月14日,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为耶伦的美联储主席提名举行的听证会上,这位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一直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妻子身后,并在听证会结束后静静地随她一同离开,几乎没有被任何人注意到。
1977年,耶伦在美联储的一个餐厅里遇见阿克尔洛夫,两人一见钟情,不到一年就结婚了。阿克尔洛夫在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的一篇自传文章中写道,他俩不仅情投意合,而且许多学术观点一致,对于经济政策的社会影响看法也非常相似。“我们唯一有不同看法的地方是,她对自由贸易的支持比我更强一些,”
夫妻二人婚后相互支持。上世纪80年代,阿克尔洛夫和耶伦的名字经常一同出现在学术文章的作者栏里。同事们说,两人非常互补:阿克尔洛夫有敏锐的直觉,更具艺术气质和创意;而耶伦则相对务实、理性、严谨,且常识丰富,善于将丈夫的奇思妙想转化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学术观点。
1981年,夫妇二人同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职时,他们的儿子罗伯特·阿克尔洛夫(Robert Akerlof)出生,为这个学术之家又增添了一位未来的经济学家——罗伯特现在是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的经济学教师。
阿克尔洛夫和耶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同事、也曾在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的劳拉•泰森(Laura Tyson)说:“我觉得她在生活上很幸福。”
但像耶伦这样的幸运者毕竟是极少数,迄今为止,“阳盛阴衰”依然是经济学术界和重要经济管理领域里的普遍现象。一项统计表明,2012年全美颁发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女性仅三分之一不到,而当年的所有博士学位中有近半数颁给了女性。这显然是因为,眼下大学里攻读经济学专业的女生比例仍然偏低。而如果想要攀上美联储高层官员——遑论其主席——这样的职位,经济学博士学位恐怕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外,晋升到这样的高位还需要长年累月的辛苦工作,无规律的出差、加班乃至无休止与政界、媒体打交道。对女性来说,这与和谐的家庭生活是很难兼得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珍妮特•耶伦出任美联储首位女性主席是其诞生一百年以来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像之前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位女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的一样,她们不仅见证了时代的进步,也将以自己丝毫不逊色于须眉的专业和领导才能证明,由女性来管理经济和金融事务是一件幸事。而随着她们的成功,这个原先沉闷阴郁的领域也将变得日益色彩斑斓。
写于2014年1月16-17日, 2013年1月20日发表于“腾讯·大家”专栏;链接:http://dajia.qq.com/blog/385529117219182。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