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央视评论员钮文新针对近来生意日渐做大的余额宝所发动的缺乏知识含量的大批判之所以会掀起如此巨大的舆论浪潮,以我之见,主要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钮文新的央视背景令人揣摩他的激烈言论背后蕴藏着什么来自高层的政策风向变化信号,有人推断,钮氏之论其实只是某种形式的探风而已;其次,长期以来一直对行政垄断庇护之下的国有银行心怀怨气的消费者通过钮文新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靶子,又找到了一次集中爆发和发泄的机会;最后,钮文新对互联网金融的攻击的确撩拨到了一些自我感觉被“动了奶酪”的人士的敏感心绪,面对各类挟着强大“破坏性”凶猛登场的“技术创新”,一时难以适应这种挑战的人会感到茫然、无助,乃至愤怒,进而产生本能的抵触。

    尽管钮文新在他的两篇博文里几乎是痛心疾首地为银行业利益的受损而呼号,但他反复强调,自己发出“取缔余额宝”的呼吁,是基于国家宏观经济利益的立场。他的逻辑是这样的:余额宝这种金融创新模式“严重干扰了利率市场,严重干扰了银行流动性,严重拉高了实业企业融资成本”……最终必然严重威胁中国的金融秩序和经济安全。余额宝们“通过向公众输送一点点蝇头小利,为自己赢得了巨额利润,同时让全社会为之买单。”

为此,道德义愤高涨的他不惜使用“吸血鬼”、“金融寄生虫”和“邪恶金融”这样恶毒的词语来詈骂余额宝们。令人不禁担心,假如他有机会与马云或马化腾面对面(后者不久前刚刚受李克强总理之邀前往中南海座谈)时,会不会代表那些至今依然信奉“勤劳致富价值观”的国人狠狠地揍他俩一顿——用他的话来说,那两个姓马的人在教唆我们民族的投机心理。

    遗憾的是,钮文新的激愤话语充其量只不过反应了这位“资深财经媒体人”对于金融市场的惊人的无知。

余额宝们或许的确对银行的传统存款业务构成了明显挑战,一段时间以来的数据也显示了这种“存款搬家”现象。但这不正说明了长期受到政府行政垄断保护的银行业是多么急切地需要通过竞争以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吗?金融市场缺的就是余额宝这样的“鲶鱼”。而钮文新一再强调的余额宝们推高社会融资成本(这也是他所有立论的核心),不久后可能的确会成为事实,但那恰恰说明了现行的利率管制政策——贷款利率已经于去年7月实行市场化,存款利率至今仍未放开——长期以来人为地压低了资金的成本,它不仅盘剥储户利益,而且还会对金融资源的配置造成扭曲,是一种充满弊端的陈旧制度,正是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首要内容之一。当钮文新质问“同样高储蓄率的日本为什么没有出现余额宝”、“为什么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出现余额宝”这个问题之前,他应该先了解一下日本和其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利率政策。正确的问题是:发达国家(包括日本)为什么没有利率的政府管制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钮文新那两篇逻辑混乱的文章的争论,另一个真正严肃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针对波涛涌动的“互联网金融”,被钮文新斥为“脑残”的监管当局应不应出台什么专门的针对性的监管政策,去加以“规范”?我个人认为,对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而应当看已有的政策法规有没有什么显而易见的漏洞,或者更为根本地说,“互联网金融”有没有带来什么性质完全不同的全新问题?至少迄今为止,我个人尚未发现现行金融政策法规存在明显不适用于所谓“互联网金额”的地方。因为余额宝并未带来任何金融市场方面的“创新”,它的创新之处仅仅在于利于互联网技术连同其现有的支付宝优势,大大提高了传统货币市场基金的效率和灵活度罢了。钮文新在224日发表的第二篇博文中举到的所谓“垄断经营的粮食购销系统”的那个例子,说明了他对于货币市场基金及其运作规则的一无所知。如果从钮文新先生的忧虑出发,他真正应该呼吁取缔的其实是业已在中国存在了10多年的货币市场基金,而非仅有8个月生命的余额宝。

然而,即便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其大方向也必须一开始就非常清晰,即目的是鼓励公平竞争,保护储户和中小投资者利益不受侵害,而不是去对金融机构已经坐享几十年的垄断利益继续加以维护。我倒是觉得,对于创新不断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当局眼下最应该做的是不断督促帮助其防范技术风险。这方面与传统银行的风险管控确实有很大不同的,会存在显著的新风险——例如网络和数据安全问题,一旦出现什么闪失,后果难以预料,也一定会外溢到社会上来。

    我看到网上有许多钮文新的批驳者断定他是某些垄断特权既得利益群体收买的“喉舌”,在我看来,这倒并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且不说我们讨论问题不应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观点提出者的利益动机(因为这与观点的对错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就算他的确就是某些传统金融机构的代言人,其发表观点的权利亦应当受到严格保护。只要各种不同意见能够畅所欲言,而不是只准一方的声音被听到,这样的讨论乃至争论就是良性的。

    钮文新先生一再辩解的是他的“利于实体经济”的动机,他大概真的以为,国家过去人为地压低储蓄利率产生的低成本资金能够流入急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真实的情况是:创造了70%以上就业和税收的中国民营经济只获得了30%以下的金融资源,大部分的廉价银行贷款都流入了低效的国有经济。今天,互联网金融正在通过技术创新而颠覆这一钮文新眼里的“正常的金融秩序”。

    写于2014224日,2014225日发表于“凤凰网评论”;链接:http://news.ifeng.com/opinion/wangping/yuebao/

 

 
话题:



0

推荐

陈季冰

陈季冰

492篇文章 7年前更新

1967年12月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任上海经济报副总编辑、东方早报副主编,现就职于上海商报社。著有从近现代历史出发探讨“中国崛起”问题的通俗学术著作《下一站:中国》。本博客内所有文章(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均为陈季冰所有,欢迎浏览,如欲转载,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 chjb@vip.sina.com。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冰川思想库,ID:bingchuansxk。

文章